成都新都區:以“繡花功夫”點亮美好生活 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

今年以來,成都市新都區聚焦民生實事小切口,創新實施“點亮社區”微更新行動,建立“共議、共籌、共建、共管”全民參與機制,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內生動力,以“繡花功夫”共繪美好家園。
小資金撬動大民生 多元共治激活“一池春水”
從以往的“大拆大建”到如今的“有機生長”,城市的活力正蘊藏於“小而美、微而精”的細節煥新之中。
花園社區“兩委”、居民代表與規劃方、施工方共同商討“回家的路”設計方案。新都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新都區實施“點亮社區”微更新行動,以“居民點單、院落籌資、基金配比、社會共建”模式,在全區落地微更新項目16個。通過“居民自籌+基金補助”的1:1配比機制,撬動居民籌款近30萬元、基金匹配24萬元投入,帶動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投入超100萬元,實現“小資金”激活“大民生”的倍增效應。
“過去社區建設多是政府主導,居民被動參與。現在通過‘點亮社區’共建模式,居民從‘旁觀者’變成‘主人翁’,從‘要我參與’轉變為‘我要參與’,社區凝聚力顯著增強。”三河街道花園社區黨委副書記黃隆輝表示。
小更新托起大幸福 家門口點亮“鄰裡溫情”
一道圍牆的拆除,改變的不僅是回家的路,更拉近了鄰裡的心。
在新都區桂中社區金洲半島小區,距離地鐵站500米的直線距離曾因一堵圍牆變成20分鐘的繞行路。隨著“點亮社區”行動啟動,119戶居民一周內自籌2.47萬元,通過“壩壩會”共商共建,最終打通“最后50米”便民通道,讓“近在咫尺”的地鐵站真正變得“觸手可及”。
這樣的暖心變化還在更多地方開花結果,花園社區將橋下“險途”變為安全“心途”,聖諭亭巷100號院為老舊樓道裝上“幸福扶手”,教師園區打造“銀齡空間”激活老黨員余熱.......
金洲半島共商共建“幸福門”,實現家門口的地鐵“觸手可及”。新都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16個微更新項目猶如16顆幸福的種子,從功能完善到品質提升,從空間改造到情感聯結,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些“小而美”的改變,不僅重塑了社區肌理,更編織出一張溫暖的鄰裡親情網。
小議事促進大和諧 齊參與共筑“鄰裡同心”
“以前社區議事常常是‘議而不決’,現在居民不僅願意提建議,還主動出資出力,急難愁盼問題迎刃而解。”新都區桂中社區黨委副書記謝美榮用簡單一句話道出新變化。
新都區深入開展“愛鄰協商議事”活動,聯動部門、街道、社會組織,建立多方協商議事平台,通過“共議、共籌、共建、共管”全民參與機制,讓居民的“金點子”真正落地為“金果子”。
新東社區鴻運小區居民自發組織參與小區環境整治。新都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在該區新東社區鴻運小區,“鴻儒議事會”不僅議出了解決方案,更培育出黨員先鋒隊、環境美育隊、關愛互助隊等公益性自組織5支,積極動員居民認領綠化更新美化等小微項目,僅用3萬元就完成原預算6萬元的改造項目。
“微更新的生命力源自社情民意,我們將繼續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讓每一處蝶變傳遞城市溫度。”新都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新都區將深入實施“點亮社區”微更新行動,引導居民深度參與家園煥新,讓民生溫度更加可感可觸可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