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養生·茶肆·沉銀,“中國長壽之鄉”文旅“破圈”有道

2025年07月30日12:20 |
小字號

彭山,古稱武陽,一座傳奇的千年古城。

相傳四千年前,彭祖在這裡安度晚年,留下“養生三術”長壽秘訣﹔一千多年前,當李密寫下感人肺腑的《陳情表》,他一定不會想到,至今仍流傳著他的“孝道文化”﹔“武陽買茶,楊氏擔荷”,王褒的《僮約》為后人道出了武陽茶肆的繁榮與鬧熱,這也成為世界最早茶葉交易的文字記載……

千年武陽,歷史悠遠﹔不老彭山,底蘊深厚。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彭祖山、江口沉銀遺址、武陽裡特色文化街區等地,實地探尋“中國長壽之鄉”的厚重文化,解密彭山文旅深度融合的“破圈”之道,挖掘發展背后的政協故事。

來到眉山市彭山區鳳鳴大道,佇立在大道中間的“中國長壽城”巨大牌坊格外耀眼。彭祖樁、鴿鵬展翅、黑熊晃身……廣場上,幾位老人正在練習彭祖“養生三術”之一——導引術。一位老人一邊練習一邊吟誦: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彭祖天下壽!

彭山,因壽高800余歲的彭祖“生於斯”而得名,是全國唯一經多學科專家論証的“中國長壽之鄉”。位於城區東北方向的彭祖山,作為彭祖修煉生活之地,被譽為“中華養生第一山”,也是彭山長壽文化的重要地標。

“我們以彭祖‘養生三術’為脈絡,打造了彭祖文化中心、採氣場、膳食術館等多個文化體驗新場景,對彭山長壽文化進行煥新演繹。”彭祖山景區市場營銷負責人王飛介紹,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彭祖長壽文化節慶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讓“中國長壽之鄉”這張名片更加響亮。

被評為省級非遺民俗文化節日的“三月三”朝山會就是彭山長壽文化活動的典型代表。今年的“千年彭祖山·非遺朝山會”三月三活動,就以彭祖長壽養生文化為載體,分成朝山民俗、國風非遺、朝山賽事三大核心板塊,通過植入沉浸式體驗,讓游客近距離感受到深厚的長壽文化。

“隻在活動中體驗還遠遠不夠!膳食術作為彭祖‘養生三術’的另一術,應該讓游客在飲食上‘零距離’體驗彭祖養生文化。”彭山區政協民宗文史學習委主任寧武談道。

早在2023年7月,彭山區政協經過深入調研論証,向區委提交了《關於宣傳弘揚彭祖長壽文化打造彭祖長壽文化產業的建議》,提出成立彭祖烹飪研究會,推動彭祖康養膳食系列開發,讓游客“吃到養生宴、學做養生菜肴”。

彭祖養生羹、羊方藏魚、黃精炒膳絲、佛手排骨……彭祖山景區膳食術館根據二十四節氣自然規律,搭配當季養生膳食推出了豐富菜品。讓游客們可以一邊品嘗養生菜,一邊拿出手機拍攝文字介紹,而這也是政協委員提出的建議。

“養生菜肴,養生在什麼地方、科學性在哪裡、有什麼功效?游客不一定知道,應該通過文字、現場講解等方式,介紹出來。”彭山區政協常委、民進彭山總支退休支部主委倪興國當初提出的建議得到採納。

再把目光投向彭山的大街小巷:一套套養生招式,一道道養生菜肴,一盞盞武陽香茶……那些被歲月驗証的養生智慧,悄無聲息地融入到彭山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彭山百歲老人比例常年居全國前列,“高壽者眾,百歲者多”,讓“中國長壽之鄉”名副其實。

“為了進一步弘揚敬老愛老的社會風氣,增強公眾對長壽文化的認識,今年我們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百年人生·愛滿壽鄉’慈善項目,聚焦彭山25名健在的百歲老人,開展了一系列人文關懷活動。”彭山區老齡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劉昶表示,希望通過開展愛老敬老活動,推動彭山長壽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生生不息。

站在彭祖山巔的不老閣,放眼望去,一座天圓地方、造型獨特的建筑吸引著游客的目光。正在建設的是全國唯一以金銀器為主題的博物館——江口沉銀博物館。

300多年前,張獻忠與楊展之間的那場“江口鏖戰”,讓無數寶藏沉入江底,留下一段扑朔迷離的傳說。“蜀世子寶”金印、西王賞功金幣、金冊……如今隨著六期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7.6萬余件寶藏重見天日。2018年4月,江口沉銀遺址榮獲“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以后這裡不僅會集中展示江口沉銀遺址的出土文物,同時還原江口大戰沉船遺址的考古發掘場景,精心打造明代古鎮街區作為沉浸式體驗區。”彭山區政協委員、眉山江口沉銀博物館文物管理部部長劉娟介紹,游客可以通過互動展陳、實景演繹等方式,親身感受明代商貿文化和張獻忠沉銀的歷史傳奇,實現“穿越時空”的體驗。

打造沉銀文化旅游帶、以IP引領促進博物館產業集群發展、構建江口沉銀消費生態圈……隨著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彭山區政協委員們積極建言,用一條條建議為彭山文旅新名片增添一抹亮色。

在江口沉銀博物館對面,以江口崖墓為依托的漢崖墓博物館,則是通往漢代的“時光隧道”。江口崖墓是我國最早見於記載的紀年墓葬,這裡出土了國家特級文物保護珍品——搖錢樹和“天下第一吻”石雕。走進漢崖墓博物館,精美的墓室雕刻、漢代畫像磚石,生動展現了漢代的社會風貌與藝術成就,游客在感受古人智慧與創造力的同時,往往也會驚嘆千年前的精湛技藝。

在彭山區古城北路,一面白牆的彩繪集中展示出彭山千年來的歷史文化遺產:彭祖和長壽文化、李密故裡和孝文化、武陽茶肆和茶文化……

“歷史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我們應該深挖文化內涵,豐富文化載體,拓展傳播形式,真正讓彭山豐富的歷史文化‘活’起來。”面對採訪,彭山區政協主席楊紅這樣談道。

戲曲唱腔婉轉動人,板凳龍翻騰起舞,鯉魚燈流光溢彩……一個多月前,彭山區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舉行,當十余項非遺項目驚艷亮相時,游客一句“沒想到老技藝也能有新時尚”,道出了這次活動主題“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的內涵。

在彭山區政協委員、四川仙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鄧書江看來,不僅要讓歷史文化“活”起來,還要“亮”出去。早在2023年,彭山區政協就組織政協委員進行調研,提出圍繞彭山歷史文化開發電影、電視劇、網劇等文娛作品,不斷提升彭山文化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

彭祖山景區被授予微短劇拍攝基地,圖為《我給彭祖當廚娘饞哭眾神》開機現場。彭山區政協供圖

兩年之后,建議落地。5月1日,央視《地理·中國》欄目播出《家在河畔大河湯湯(二)·彭祖仙山》專題片,當鏡頭掠過彭祖山的層巒疊翠,彭山長壽文化和孝文化雙遺產畫卷徐徐展開。而在彭祖山取景的爆款短劇《家裡家外》一經推出,3天累計播放量突破10億次。

“目前我們已經在彭祖山推動打造數字影視產業基地,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到彭山來創業、創作。通過‘文旅+影視’,推動彭山豐富的歷史文化傳播得更遠。”面對鏡頭,彭山區政協委員、區文廣旅局局長胡鳳翔向外界發出邀請。

4月18日,在2025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上,彭山區以彭仙森和彭祖祖兩大經典IP為原型設計展出的文創產品,色彩豐富、妙趣橫生。游客們一邊贊嘆產品創意,一邊品味“不老彭山”的文化韻味。

“這次展會的主題是‘促進文旅消費·激發產業活力’,我們帶去的彭祖山文創、彭祖祖‘常’系列、彭祖祖‘穿越’系列等特色產品,廣受好評、圈粉無數,市場空間很大。”彭山區文廣旅局副局長劉煒杰說,塑造文化IP,打造文創產品,能夠讓文化流量變為產業增量。

彭山文創IP“彭祖祖”卡通公仔。見習記者 張露曦 攝

“武陽茶肆”是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茶葉市場。彭山區政協委員、一級茶藝技師諶霞多次呼吁恢復性利用“武陽茶肆”文化,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最近她關注到有市民呼吁將江口古鎮閑置民居改造為微型茶寮,結合輕量化茶藝體驗和“茶商護寶”劇本殺,打造沉浸式茶文化空間。她十分贊成,認為文化IP應該與產業發展融合,創造出更多新業態。

諶霞不僅是呼吁者,還是實踐者。此前她已經將武陽茶肆文化與彭山長壽文化、江口沉銀文化融合,先后打造出武陽買茶文創茶禮、武陽金塊文創茶,廣受好評。記者採訪時,諶霞正在茶文化公益課堂上講述“武陽茶肆”的歷史故事,聆聽者有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學員。而這個課堂已持續8年。

把目光轉向彭山百年老街北外街,轟鳴著千年武陽文脈與現代商業活力的引擎正在悄然啟動。正在打造的武陽裡特色文化街區,以“北有都江堰,南有武陽裡”為願景,採用“商鋪即場景、商戶即演員”的設計思路,建成后將是“一步一景、全域入戲”的沉浸式實景體驗街區。這一項目納入到2025年度四川省文旅融合新場景項目擬支持名單之中。

“我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帶商’的思路,通過文化來提升項目整體商業價值。例如,我們以文化賦能商家,實現商家定制化、品牌特有化。”武陽文旅負責人殷紅告訴記者,這裡將打造全球首家武陽文化長壽養生主題麥當勞,全國首家賽博朋克“武陽文化”國潮主題新華文軒書店。

地處全省7個低空改革試點空域涵蓋范圍,彭山區低空經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也為文旅產業注入新活力。

今年五一期間,彭山區創新推出“低空+文旅”項目,隨著飛行器緩緩上升,仙山翠色、濕地風光、名勝古跡一覽無遺。5天時間,彭山區低空飛行實現205架次運營,帶動全域游客接待量達16.2萬人次,文旅消費總額突破8471萬元,三項核心指標同比增幅均超40%。

目前,彭山區江口飛行營地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未來,這裡將開拓“俯看彭祖山”“雲游五湖四海”等精品低空旅游線路,而特色化、差異化的旅游產品供給,必將成為彭山經濟發展新引擎。

委員訪談

文化資源賦能經濟發展還需再破局

——訪眉山市彭山區政協委員、區文廣旅局局長胡鳳翔

記者: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建設生態康養度假勝地,做強生態觀光旅游。彭山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經多學科專家論証的“中國長壽之鄉”,在此之前是如何擦亮“文旅+康養”這張靚麗名片的?

胡鳳翔:彭祖長壽養生文化對於彭山來講是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如何發揮它的價值,我們經過不斷探索,形成了三大路徑。

一是整合資源,打造核心載體。以彭祖山AAAA級景區和省級中醫藥康養基地為牽引,整合自然山水資源,構建“景區+基地+社區+場景+研習”五位一體的康養旅游模式,形成A級景區與康養基地雙名片聯動的發展格局。

二是IP孵化,強化文化標識。在文創產業發展中,城市IP孵化至關重要。我們聯合社會企業持續打造長壽文化IP,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彭祖祖”形象。這個憨態可掬的IP形象已迭代至4.0版本,作為彭山城市形象符號在全國多地巡展,有效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

三是技術賦能,拓展產業維度。我們突破單一文化支撐,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研學旅行等新業態。通過多業態復合發展,擴大產業規模。當前重點在場景打造、業態豐富、規模擴大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記者:作為彭山區政協委員,在助力文旅深度融合上,讓您最難忘的一次履職經歷是什麼?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胡鳳翔:作為彭山區政協委員,令我最難忘的是2023年彭山區政協組織的“長壽文化探秘之旅”履職活動。我們先后走訪了6個省市的10個縣,其中陝西省宜君縣的中醫藥康養基地建設讓我深受啟發。當地將中醫藥產業與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數萬畝產業基地。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年宜君縣企業及文旅部門專程回訪我們彭山,在這一來一回的互訪中,推動了彭祖文化開發利用上的深度合作。

通過這次履職,讓我認識到政協平台在匯聚各方智慧,推動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進一步增強了我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責任感、使命感,激發了履職動力。

記者:彭山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在您看來,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的難點在哪裡?如何破局?

胡鳳翔:從以前簡單的旅游經濟,到如今的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充分說明文化是旅游發展的內核之一。我們需要探討文化如何更好地賦能旅游經濟、賦能城市發展。在我看來,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存在不少難點,需要去破解。

首先,文化本身是否具備轉化的效能?需要每個地方深度挖掘自己的文化特質,思考轉化利用方向。

其次,文化如何形成IP?IP孵化對文化轉化和文旅經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動能和助力。彭山的江口沉銀、彭祖長壽文化都是非常好的文化,但還需努力將其打造為成熟的IP,實現商業化。

第三,文化如何才能為旅游助力,為產業和城市發展賦能,實現更好的聯動?這是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方面。我們之前做過一些探索,比如創編彭祖文化相關的影視劇,推動彭祖山打造數字影視產業基地效果很好。

最后,文化的轉化還需要科技賦能。這方面我們正在進行嘗試,例如彭山有4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我們正在開展非遺和文物的數字化工程。我們希望向社會發布招募令,推出相應的機會清單,吸引更多有創意的市場主體加盟我們的陣營,推動文化得到更好的轉化和利用。(記者 王天雨 代藝 見習記者 張露曦)

來源:四川政協報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