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輪強降雨襲擊“兩江一河”堤壩,什邡市確保汛期行洪安全有招
堤防修復改造,沿河居民睡上安穩覺

什邡市馬井鎮馬井大橋下,工程隊正對被水毀堤壩進行臨時加固處置。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瀟 攝
防汛實招
堤防發生水毀后,隨即啟動臨時應急處置措施,包括開挖導流槽,採用砼六面體、鉛絲籠、噸袋護岸等。汛期結束后,再啟動永久性修復工程,恢復堤壩防洪功能。
一線探訪
“7月2日至5日,什邡市連續4天的強降雨天氣過程,讓這段湔江堤防出現60米堤防基礎懸空、110米堤防損毀。”7月24日臨近中午,德陽什邡市馬井鎮馬井大橋下,項目現場負責人胡家林仍在湔江河道上指揮挖掘機施工。這支工程隊要在15天內完成損毀現場的臨時應急加固處置,“天氣預報顯示,下周還將迎來一輪強降雨,進度必須要加快了。”
流經什邡市的河流主要是“兩江一河”,即石亭江、湔江、鴨子河。今年汛期以來,多輪強降雨襲擊“兩江一河”堤壩。如何確保汛期行洪安全?什邡市通過臨時應急處置、永久性修復以及堤防升級改造,讓沿河居民睡上安穩覺。
應急處置+永久性工程
修復水毀堤防
去年7月以來,什邡市馬井鎮歡喜村出現多輪強降雨,洪水沖毀村裡的堤防,損毀長度達253米。堤防基礎及面板結構受損,岸線遭受侵蝕。水勢洶涌的湔江威脅著一堤之隔的村落和農田。
寬闊的湔江中,河流主槽在河道中呈現頻繁擺動的走勢,水流猛烈沖刷著沿岸堤防。“這種擺動的走勢,形成了多個頂沖點。一旦遇到強降雨,很容易沖毀堤防。”什邡市水利局水旱災害防御站站長張濤介紹。去年汛期,什邡市“兩江一河”沿岸就有10處堤防被損毀。
導致多處堤防損毀的因素不只是強降雨。2020年和2022年,什邡市出現多次特大洪災,沖毀了區域內主要用於加固河床的老鴉堰和牛欄堰。“兩大堰沖毀導致河床下切、堤壩基礎外露,加上河道主槽頻繁擺動形成頂沖水流,對裸露堤防造成劇烈沖刷。因此,堤防極易損毀。”張濤解釋。
湔江左岸的歡喜村段堤防就是去年損毀的堤防之一。損毀后,什邡市水利局立即啟動臨時應急處置。今年3月,永久性修復工程正式開工,4月底全面完成修復工作。7月2日至5日,什邡市經歷了連續4天的強降雨過程,“兩江一河”水勢漲幅超3米,但歡喜村修復后的堤防運行狀況良好。
“所有損毀堤防將進行兩次處置。一次是損毀后立即啟動的臨時應急處置,迎接當年汛期行洪,包括開挖導流槽,採用砼六面體、鉛絲籠、噸袋護岸等。另一次是在汛期結束后,我們將啟動永久性的修復工程,恢復堤壩防洪功能。”張濤說。
堤防綜合治理改造
從源頭解決河床下切問題
“什邡市位於龍門山脈鹿頭山暴雨區,獨特的地理條件導致河道比降大。”什邡市水利局副局長肖洪舉介紹,什邡市年平均降雨量1008.9mm,山區、沿山區面積超過全市總面積的50%。短短100多公裡的距離,海拔落差超過4000米。一遇強降雨,境內“兩江一河”沿岸堤防極易損毀。今年汛期以來,湔江、石亭江堤防損毀10處共1445米,渠道損毀9處共895米。
堤壩損毀,不能隻靠事后修復,還需從源頭解決河床下切、堤壩基礎外露的問題。2023年11月,德陽市水利局批復了石亭江人民渠涵洞至射水河匯口段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總投資2.62億元的治理工程啟動。
按照計劃,項目主要在石亭江1號橋下游400米處、龍蟒集團排放口上游1000米處、成都三繞大橋下游380米處,自上而下依次布置3座固床壩,防止河床進一步下切﹔同步進行堤防加固和河床疏浚措施,減輕洪水對涉河工程、兩岸河漫灘和堤防工程的沖刷破壞。
“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總進度約65%,待汛期結束后至2026年2月完成1號固床壩及附屬工程全部建設內容。”張濤介紹,工程建成后,將有效控制河床下切趨勢及其帶來的危害,最大限度保護人民渠穿江涵洞、川青鐵路特大橋、成綿復線大橋、川西氣田管道橋等重要控制性工程,確保河道兩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記者從省水利廳了解到,今年以來,全省全面完成水毀修復項目531個。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各地要抓好風險防控,聚焦重點部位安全度汛﹔持續開展專業化隱患排查整治,加大暗訪、突訪力度﹔同時抓好防汛減災,強化會商研判、監測預警等關鍵環節,落實落細防范應對措施。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