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橙心所向 地標加冕——白廟血橙“國字號”認証背后的鄉村振興答卷

2025年07月29日15:55 |
小字號

7月25日,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傳遍貢井區建設鎮:白廟血橙正式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得知這一喜訊,該鎮旭東村村民李必祥難掩喜悅之情:“八年耕耘,終得碩果!”作為當地血橙產業發展的帶頭人,他立即將這個好消息分享給了鄉親們。據悉,白廟血橙既是自貢市第九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也是新修訂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實施后,全市首個獲此殊榮的農產品。

今年4月,記者第一次在建設鎮旭東村見到李必祥時,他正在果園裡精心挑選晚熟的血橙樣本。雖然採摘季已過半月,但他仍保留著這些果實用於質量檢測。“每年我都會留存早、中、晚熟的樣本,送往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檢測。”李必祥告訴記者,這份堅持從申報之初就從未間斷。在他的種植基地裡,一棵直徑60公分、冠幅10余米的母樹格外引人注目,這棵“功勛樹”正是如今建設鎮打造漫山遍野的血橙產業的起源。

母樹

時間回溯到二十多年前,李必祥在一次農村產業發展會議上敏銳地發現了機遇,隨后便引進了意大利塔羅科血橙新系。經過四年精心培育,白廟血橙憑借其獨特的口感和優良品質,成功獲得了“極優級認証”。隨著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在黨委政府的引導下,當地多個村庄開始規模化種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從成立“白廟塔羅科血橙專業合作社”,到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再到成功創建省級農業標准化示范鄉,白廟血橙的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李必祥展示所獲榮譽

在取得前期的一系列成就后,李必祥將目光投向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証。然而申報之路並非坦途,機構改革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的修訂讓此項工作一度陷入停滯。

在貢井區政府和自貢市市場監管局的共同努力下,經過6年堅持不懈,2023年白廟血橙終於迎來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現場專家評審,並順利通過。接下來,又是公示結果漫長的等待期。

“如今終於等到了!”李必祥告訴記者,當7月25日他獲悉公示結果后,“心中那塊壓了多年的石頭終於放下了!”

“這為我們鎮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建設鎮相關負責人興奮地表示,“地理標志這塊‘金字招牌’將切實促進農民增收。”據悉,貢井區正在積極探索“白廟血橙”產業發展新路徑,計劃優化產業布局,科學規劃種植基地、科普體驗等功能板塊,打造白廟血橙現代農業園區。同時,計劃搭建智慧柑橘綜合管理平台,配備自動化分級分選設備,加快推進水果集散中心、320噸冷鏈倉庫等配套項目建設。

截至目前,白廟血橙種植面積已達2.2萬畝,預計年產量4萬噸、產值超1億元。當地採用“互聯網+訂單農業+基地”的農特產品產業鏈經營模式,推動開辦“白小橙”“白廟血橙專賣店”等網店,建設網絡直播基地,形成覆蓋川渝、輻射全國的銷售網絡。統計數據顯示,當地已開辦網店100余家,網絡銷售量超5000噸、銷售額達5000萬元。

在農旅融合方面,建設鎮積極開展柑橘智慧產業示范建設,已建成血橙標准化生產示范園8個。2025年以來,累計吸引游客1.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1000萬元。

“這是我市農業品牌建設的重要突破。”自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白廟血橙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功,不僅提升了產品品牌知名度,更增強了市場競爭力。”該負責人透露,將盡快出台白廟血橙地理標志產品標准,規范種植、加工等環節,確保產品品質。屆時,所有按照標准生產的白廟血橙都能使用國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

該負責人強調,地理標志不僅是一個標識,更是一種品質的保証和文化的傳承。“有了這個標識,消費者就能更放心地購買我們的產品。”他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對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宣傳力度,在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同時嚴格質量監管,讓白廟血橙成為自貢市的一張亮麗名片,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作出更大貢獻。

(自貢融媒記者 池莉)

來源:自貢網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