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行進中國︱0.1毫米 看飛機“皮膚”的“磨皮術”

人民網記者 王波
2025年07月29日15:1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飛機蒙皮。人民網記者 王波攝
飛機蒙皮。人民網記者 王波攝

飛機的“皮膚”有多厚?答:最薄處隻有1毫米多。

銑削刀具和頂撐裝置從兩側分別對准飛機蒙皮的同一個點,霎時,銀色碎屑伴著水花飛舞,蒙皮開始呈現出清晰的紋理,達到精確的厚度。近日,在位於四川新都的成都辰飛智匠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記者看到了飛機蒙皮制造的一幕,仿若為飛機“皮膚”來了一次0.1毫米級的精確“磨皮”。

“蒙皮,是蒙在飛機‘骨架’上的一層金屬外殼,相當於飛機的‘皮膚’。”公司總經理石璟說,蒙皮一般隻有3毫米至6毫米厚,最薄處,隻有1毫米多。別看它和普通金屬板差不多,但對強度、精度、重量、載荷要求極高。“我們要做的,就是對原材料進行打磨、雕刻等加工,最終做成符合需求厚度及紋路的飛機蒙皮。”

“一塊‘皮膚’有多大?”

“機艙門算是小的,后機身蒙皮則更大一些。”石璟介紹,又薄又大,強度還高,是蒙皮的特性,也是加工最大的難點。“刀具一旦用力,受力點周圍就容易發生形變,從而無法准確控制精度。”

“因此,飛機蒙皮加工之前多採用化銑技術,利用化學腐蝕作用去除金屬表面材料,這樣就避免了受力導致的問題。”石璟說,但化銑耗時太長,加工過程也復雜,使用完的化學液體還涉及環保問題,“精度也只能控制在0.3毫米左右。”

2022年,公司投資1.38億元引進上海拓璞的鏡像銑技術,建立了包含4台鏡像銑設備的加工生產線,形成了當時國內最大的鏡像銑產線集群,實現大型蒙皮的鏡像銑削技術成線加工與示范應用。

“鏡像銑削加工,就是在蒙皮兩側同時使用銑削刀具裝置和頂撐裝置加工。兩個裝置類似於‘針’和‘頂針’的關系,這就解決了因受力發生形變而導致精度不夠的問題。”石璟表示,相比傳統化銑,鏡像銑削加工能使蒙皮一次成型,減少了環節,大大節省了時間。“通過數字化技術,鏡像銑削出的產品精度提升到了0.1毫米級。同時,物理加工方式也更加環保。”

從0.3毫米到0.1毫米,這0.2毫米的精度差意義何在?

“整架飛機蒙皮的尺寸達到上百甚至上千平方米,雖然看起來僅僅是0.2毫米的提升,但對於一架飛機來說,折算下來可能有百余公斤左右的重量差別。對於精確到克的飛機重量,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石璟告訴記者,目前,鏡像銑是業內解決柔性薄壁蒙皮類零件精密制造的最新技術,目前全球隻有三家企業能生產這種鏡像銑設備,其中一家就來自中國。

“國產大飛機規模化交付的時代正在到來,我們劍指國產機身蒙皮,已可滿足現階段以C919為代表的客機規模化生產需求。”石璟說,目前公司首件國產飛機蒙皮已交付並通過驗收。

四川經濟“成績單”顯示,今年上半年,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14.7%,展現出強勁動能。(實習生張皓馨參與採寫)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