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開設“社情民意聯系日” 架起化解群眾訴求“連心橋”

“方便!”7月2日9時,巴中市巴州區平梁鎮鳳谷村,村民馬仕國在家裡通天然氣后感慨,“以前有空就要上山撿柴,一天來回十幾趟,要背五六百斤柴回來,不僅體力消耗大,還有安全隱患。”同村的村民文任貴同樣為此發愁。“村裡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在65歲左右,砍柴背柴這樣的體力活確實沒辦法干,大家都希望能早日用上天然氣。”文任貴說。
“根據前期收集整理的訴求,了解到該村共有230余戶分散居住的村民有安裝天然氣的需求。”平梁鎮黨委宣傳委員、副鎮長高彩霞說。
很快,訴求就有了回應。“我們將訴求派單至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巴州區委社會工作部協會商會股負責人謝雲清介紹,隨即成立工作專班,並到現場勘測、協商方案。“不到3個月,全村6個社的天然氣主管道全部接通。”
“現在做飯、洗澡都節約了不少時間,也省去了上山背柴的麻煩。”鳳谷村村民馬德華正用燃氣灶煮著午飯,臉上漾著笑意。
這是巴中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生動縮影。當地通過積極踐行“四下基層”,始終突出開門教育,將化解群眾急難愁盼作為提升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抓手,探索建立了“社情民意聯系日”制度。
“我們把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五固定為聯系日,實行‘群眾出題,政府接單答題’的模式。”巴中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王佑文介紹,聯系日當天,市、縣兩級“四大班子”成員、法檢兩長等領導干部分別下沉到聯系鎮(街道),收集傾聽群眾呼聲,推動問題在矛盾前端化解。“不能當場回復的訴求,需統計在冊,5個工作日內答復群眾。”
值得注意的是,帶回來的訴求和建議需堅持“首辦負責制”,由市、縣兩級社會工作部轉辦交辦,下沉干部全面負責聯系鎮(街道)群眾反映的事項,原則上1個月內處辦完成。
“收集了就要辦,哪怕有的事一時難辦成,也要和群眾講清楚、說明白。”王佑文告訴記者,“社情民意聯系日”制度建立以來,已先后解決城市公交線路優化、產業園區道路修繕、農村飲用水安全等問題訴求。
依托該制度,巴中不斷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提升服務效能,群眾也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滿足感。截至目前,已累計收集建議和問題訴求3261條,辦結2726條,辦結率達83.59%。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