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目標
成都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

品牌塑造
以“公園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體品牌為牽引,打出一套“組合拳”
產業打造
從文化產業、特色商業、現代旅游、體育賽事以及高能級產業載體和經營主體5個方面發力
場景供給
因地制宜從都市、山水、鄉村三個維度,構建全空間、全地貌的融合場景
7月11日,成都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召開,提出堅持文化為魂、商業筑基、旅游引流、體育聚勢,推動品牌、產業、場景、市場、體制機制五個方面融合創新,構建文商旅體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全會明確目標:到2027年,全市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不斷優化,“三城三都”影響力持續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萬億元,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旅游總花費、體育產業總規模分別達到2000億元、4700億元、1800億元左右。到2030年,以文潤城、以商興城、以旅塑城、以體營城的發展格局全面呈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綜合能級邁上新台階。
品牌塑造方面,成都以“公園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體品牌為牽引,打出一套“組合拳”:擦亮城市文旅名片,大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城市消費地標,打造更多“蜀都味、中國潮、國際范”的消費活力區﹔實施全球品牌推廣計劃。
產業打造方面,成都將構建多元融合產業體系,從文化產業、特色商業、現代旅游、體育賽事以及高能級產業載體和經營主體5個方面發力,加快推動文商旅體產業鏈式協同、集群發展。
場景供給方面,成都因地制宜從都市、山水、鄉村三個維度,構建全空間、全地貌的融合場景。比如,營造都市煙火樂活場景,持續推進“八街九坊十景”建設,持續打造新“十二月市”消費品牌﹔拓展綠水青山樂游場景,深度挖掘龍門山、龍泉山、環城生態區“兩山一環”生態價值﹔創新和美鄉村樂享場景,高水平建設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支持有條件的古鎮名村引入新潮消費業態。
文商旅體深度融合也是拓展市場空間的重要引擎。成都將從吸引國內外游客、推動蓉品蓉企出川出海等方面發力,拓展內外循環市場空間。(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亞飛 肖瑩佩 蔣君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