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28家重點實驗室 近8成布局在成都

作為四川科技創新體系的關鍵部分,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依托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高新技術企業建立,重點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攻關,集聚人才資源並推動產學研合作。
記者7月9日從四川省科技廳獲悉,《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整結果的通知》已於日前對外公布,最終遴選出121家實驗室進入優化重整后的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序列。同時,四川省在人工智能、深地科學、文化科技融合等新興和優勢領域新建7家實驗室。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重點實驗室128家,其中超78%的實驗室在成都布局建設。
利用資源優化整合
實現“瘦身強體”
自2003年啟動建設以來,到2023年為止,四川省已建立137家省重點實驗室。百余家省重點實驗室成了四川以科技創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的關鍵支撐力量。
經過10多年的建設與運營,部分省級重點實驗室也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研究方向沒有跟隨科技發展、國家戰略以及我省的戰略變化及時調整,產出主要以論文、專利為主,缺乏基礎研究成果工程化。
記者走訪了解到,優化重整中,有的省重點實驗室通過調整依托單位,利用好科研領域、產業應用領域的既有創新資源,強強聯合。其中,“重大危險源測控與災害事故應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就是在四川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牽頭建設的原“重大危險源測控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基礎上進行優化重整,聯合成都大學、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共建。
有的省重點實驗室進行了資源整合,合並成一個新的實驗室。例如,“川茶資源利用與質量檢測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於2025年2月正式批准成立。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重點實驗室由原‘茶葉標准與檢測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精制川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強強聯合重組而成,以期成為四川省茶產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重要引擎。”
此外,還有的省重點實驗室經過優化重組,研究方向與全省發展需求貼近得更加緊密。“‘網絡與數據安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於2008年批准建立。在優化重組后,我們將更加聚焦於國家和四川省的重大戰略需求,著重研究人工智能安全、數據要素安全、邊緣計算安全以及網絡安全理論等領域。”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8成布局在成都
科教資源與人才是關鍵
據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完成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整,“2023年至2025年,我們按領域、分批、分步推進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整工作,最終遴選出121家實驗室進入優化重整后的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序列。”同時,四川省在人工智能、深地科學、文化科技融合等新興和優勢領域新建7家實驗室。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重點實驗室128家。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全省128家省重點實驗室中,近8成的實驗室都布局建設在成都。
為何集中布局在成都?
對於依托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高新技術企業建立的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來說,富集的科教資源、人才供給是實驗室在成都布局建設的關鍵一環。
科教資源
擁有國家級創新平台152個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等國家科研機構47家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66所
5個學科進入全球前20位
人才供給
聚集38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才總量攀升至669萬
居全國第四位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