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大景區到小村庄——

“鄉味”旅游為何亮眼?

2025年05月21日09: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年來,傳統景區之外,越來越多游客選擇到廣袤鄉野間體驗“鄉味”。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次為7.07億,同比增長8.9%﹔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收入4120億元,同比增長5.6%﹔全國鄉村旅游從業總人數為712萬,同比增長2.2%。

  如火如荼:游客人數高速增長

  初夏清晨,浙江安吉余村的竹海尚未被游客的腳步驚醒,上海白領陳曦已經坐在民宿露台上,看薄霧從山坳間漫過。

  “這裡的時間仿佛被拉長了。”她在朋友圈寫下這句話,配圖是遠處的茶山與一杯安吉白茶。

  作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安吉的旅游在今年“五一”假期表現依然搶眼:全縣累計接待全域游客227.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0.99億元,熱門民宿一房難求。

  “我們不僅真切感受到鄉村旅游的火爆,而且注意到這種火爆來自游客內心的真需求、真熱愛、真享受。”長期從事鄉村旅游工作的浙江省旅游民宿產業聯合會會長吳健芬說。

  觀賞福建官洋村歷史悠久的土樓、參與浙江溪頭村“不滅窯火”活動、體驗廣西大寨村的農耕文化……鄉村,也給了“中國游”的入境客人無數驚喜。

  在線旅行平台數據顯示,2024年來自海外的鄉村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了71%。

  截至目前,中國入選聯合國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總數達到15個,位列世界第一。這些鄉村不僅是中國鄉村旅游的“標杆”,也向世界展示著美麗中國。

  親近自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鄉村旅游為何如此火熱?關鍵“密碼”就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對於城市居民而言,鄉土中國具有天然吸引力。

  在田野林間採摘徒步、在民居老宅中體驗民俗文化、在大鍋土灶旁品嘗有機食材……鄉村旅游的原真性和體驗性,正呼應著當代人向往的“詩意棲居”精神需求。

  另一方面,隨著多年來的發展和建設,鄉村旅游也已穩步向高端化和精品化邁進,業態不斷豐富,服務更加舒心。

  今年4月開業的攜程度假農庄芮城黃河灣聯營店,坐擁一線黃河生態景觀,主打高端民宿體驗,開業以來預訂量持續走高。

  “鄉村旅游早已不等於農家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隨著高端住宿、高端餐飲、獨特文化體驗等不斷落地融合,鄉村的新面貌吸引了更多城鄉居民到訪。

  對於農村居民而言,發展旅游就是發展自家產業。

  雲南阿者科村,坐擁世界級的哈尼梯田景觀,卻一度面臨產業單薄、梯田畝產低等問題,守著“金飯碗”過著苦日子。

  2018年起,中山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保繼剛提出的一項“阿者科計劃”改變了這裡:村民將村落、梯田、生活方式構成的整體作為“旅游吸引物”入股旅游村集體公司,通過發展旅游業來實現脫貧、減貧和文化遺產保護。2024年,阿者科村入選“世界最佳旅游鄉村”。

  品牌構建:小村庄蘊含大潛能

  專家指出,鄉村旅游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仍然需要加強鄉村旅游新形象建構,完善接待設施,提高服務品質。

  ——借助數字技術重構鄉村文旅生態。

  在北京懷柔橋梓鎮,漫山慢水·小毛驢農場與中國農科院共建起示范基地。2025年春耕季,農場推出的“插秧節+AR古農書”體驗,單日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

  ——通過品牌化戰略打造鄉村旅游矩陣。

  2024年以來,吉林省吉林市以“春踏青、夏避暑、秋賞景、冬戲雪、四季游”為脈絡,將散落的鄉村景點串珠成鏈,精心設計21個旅游主題、95個具體點位,形成圖文並茂的深度旅游攻略,讓游客隨手獲取“一村一景一特色”的游玩指南。

  ——強化融合發展激發鄉村旅游活力。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提升鄉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規范化水平。

  “要探索更多的方式,推動創意設計、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讓中外游客感受到中國鄉村風光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戴斌說。

  (據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徐壯、楊淑君)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