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中西醫協同AI平台“寰樞”在蓉發布 三維智能體系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5月17日,由成都體育學院、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生理與生物化學分會、上海君石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5年運動醫學與健康學術會議暨第七屆身體活動與健康科學大會”在成都體育學院東部新區校區啟幕。會議同期發布了由成都體育學院聯合中科視語共同研發的國內首個貫通“競技體育、大眾健康、科研創新”的中西醫協同智能平台——“中醫運動醫學寰樞大模型與智能體”,標志著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中醫理論在運動醫學領域的深度融合邁入新階段。
成都體育學院中醫運動醫學寰樞大模型與智能體發布。主辦方供圖
本次大會以“人工智能時代的身體活動、運動醫學與健康”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勵建安、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米銀軍、原上海體育學院院長陳佩杰、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秘書長田野、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劉存志教授、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趙杰修、新加坡“運動是良醫”(EIM)國家中心主席及東南亞區域中心主席陳志龍等學界專家齊聚現場,圍繞運動醫學前沿技術、體衛融合實踐及慢性病康復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演講。主辦方供圖
“寰樞”大模型緊密圍繞《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科技強體行動計劃(2024-2028)》等政策做好推動落實,其核心功能包括:在競技體育領域,通過“九章筋骨競技引擎”動態分析運動員多模態數據,利用 “筋骨並重” AI算法生成動態熱力圖,結合中醫經絡理論精准預測運動損傷風險﹔在大眾健康領域,依托“羲和動律健康網絡”整合智能穿戴設備與中醫體質辨識技術,為大眾生成個性化運動處方與節氣養生方案﹔在科研層面,借助“太虛樞機科教平台”打造虛實融合的知識圖譜,輸出個性化學習路徑與智能科研框架,推動中西醫科研范式革新。
成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舒為平致辭。主辦方供圖
成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舒為平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作為西部體育健康領域的重要智庫,成都體育學院立足“四個面向”,深耕運動醫學產學研融合。此次發布的寰樞大模型以中醫“天人合一”理論為內核,集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構建了覆蓋“競技體育、大眾健康、科研創新”的三維智能體系。他強調,該模型不僅是對中醫“治未病”理念的數字化實踐,更為競技體育科學訓練、慢性病康復及全民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是成都體育學院服務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建設的一項重要突破。
研發團隊明確表示,“寰樞”大模型嚴格遵循法律法規,採用加密技術與訪問控制機制保障數據安全,並通過定期審計與風險評估完善防護體系。未來,成都體育學院將聯合中科視語等合作伙伴,持續優化模型算法,拓展臨床應用場景,並探索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致力將“寰樞”打造為全球領先的中醫運動醫學智能生態系統。
與會嘉賓參觀成都體育學院。主辦方供圖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米銀軍在致辭中披露,四川中醫藥年診療量突破2億人次,川藥產業年綜合產值達1200億元,規模居中西部第一。目前,四川已建成8個海外中醫藥中心和9個遠程醫療站,推動中醫藥服務覆蓋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未來,四川將加速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以數智化技術打通“預防-診療-康復”全周期健康管理鏈條,助力全民健康服務水平提質升級。
此次會議為期兩天,設置了20余場專題報告與圓桌論壇,內容涵蓋運動損傷智能診療、體質健康大數據分析、中醫藥國際化傳播等熱點領域。成都東部新區教育衛健和文旅體局局長、天府奧體公園建設推進辦公室主任周世剛表示,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聯合各界完善運動健康服務體系,全力推進國家級體衛融合示范區建設,為超大城市健康治理探索“成都經驗”。(黃生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