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渝中線八標項目再傳捷報 雙朝門隧道順利貫通

人民網 王凡
2025年05月15日17:1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雙朝門隧道。中鐵十九局供圖
雙朝門隧道。中鐵十九局供圖

近日,中鐵十九局承建的成渝中線八標項目再傳捷報——雙朝門隧道順利貫通!這是繼梓潼村隧道、文昌村隧道之后,項目貫通的第三條隧道,標志著成渝中線八標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突破,為全線如期開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成渝中線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位於已開通運營的成都至重慶高鐵和成都至遂寧至重慶鐵路中間,路網地位十分重要,對於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精准施策,破解地質難題。梓潼村隧道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全長237米,穿越川中油氣區,面臨淺層天然氣等不良地質挑戰。項目團隊以“短進尺、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為准則,運用超前地質預報技術,實時監測圍岩變形,精准優化支護參數,成功攻克復雜地質難關,彰顯了中鐵十九局的科技實力與責任擔當。

科技賦能,突破極限。文昌村隧道作為八標項目的工期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長2021米,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微瓦斯、膨脹性泥岩、軟土等不良地質交織。項目團隊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引入智能工裝設備,如拱錨一體機、液壓自行式仰拱棧橋等,實現“少人化”“自動化”施工,打造了高效、優質、安全的工程典范。

迎難而上,砥礪前行。雙朝門隧道地處丘陵山區,坡陡彎急,施工環境極為不便。面對危岩落石、淺層天然氣等挑戰,項目團隊以“穿透式管理”和“智慧工地平台”為支撐,強化風險管控,優化施工工藝,最終實現隧道安全高效貫通,詮釋了中鐵十九局“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鐵軍精神。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以項目經理王玉琦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為代表的團隊,率先應用BIM+GIS技術,實現隧道施工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通過無人消防監控系統和二襯自動養護技術,不僅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更確保了工程質量的精准可控。總工程師李尚表示:“我們通過智能化手段,將傳統施工中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為隧道安全貫通提供了堅實保障。”

此外,項目團隊還引入智能預警系統,實時監測隧道內的瓦斯濃度、圍岩變形等關鍵指標,確保施工安全萬無一失。這些創新舉措不僅解決了傳統施工難題,更推動了隧道施工向智能化、信息化邁進。

成渝中線八標項目團隊以黨建為引領,秉持“保安全質量、保目標任務”的宗旨,通過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工裝應用,實現了施工效率與質量的雙提升。站在新起點,項目部將繼續以“高標准、嚴要求”為准則,優化施工組織,強化資源配置,嚴把安全質量關,以“拼”的勁頭、“實”的作風,沖刺年度目標任務,為成渝中線高鐵全線貫通貢獻更多中鐵智慧與力量。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