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規范診療之下,紅斑狼瘡病情可控(服務窗)

本報記者  楊彥帆
2025年05月09日09: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些年,“紅斑狼瘡”一詞頻頻走進大眾視野。如何科學看待這一疾病?常規體檢能發現嗎?記者採訪了深圳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劉冬舟。

  劉冬舟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以下簡稱“紅斑狼瘡”)是一種累及多系統多臟器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多見於育齡期年輕女性。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保護自身機體不受病原體傷害,但紅斑狼瘡患者的免疫系統出現紊亂,錯誤地攻擊自身健康組織和器官。

  “很多人將紅斑狼瘡理解為一種無法治愈的致命疾病。事實上,雖然目前沒有根治方法,但它並不是無法控制的。”劉冬舟說,隨著醫學水平的進步,尤其是紅斑狼瘡生物制劑領域的發展,紅斑狼瘡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升,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10年生存率也將近90%。患者應樹立對疾病治療的信心,盡早規范診療,有效控制病情。絕大多數患者病情可實現長期緩解,回歸正常生活。

  常規體檢能發現紅斑狼瘡嗎?劉冬舟表示,紅斑狼瘡疾病復雜,常規體檢可能難以發現,但能夠發現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血尿、蛋白尿等紅斑狼瘡導致的異常指標。部分體檢項目中涵蓋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等自身抗體篩查項目,有助於在早期發現紅斑狼瘡。另外,直系親屬若患有紅斑狼瘡,建議主動就醫篩查。

  紅斑狼瘡的症狀多樣且較為隱匿,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面部蝴蝶形皮疹是紅斑狼瘡的典型標志之一,又被稱為“蝴蝶斑”,通常出現在兩頰和鼻梁上,形狀很像蝴蝶的翅膀。此外,也有人會出現脫發、口腔潰瘍、關節僵硬、關節腫痛、肌肉無力或疼痛、泡沫尿、血尿、下肢或全身水腫等表現。

  劉冬舟表示,紅斑狼瘡患者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些患者隻累及皮膚、關節,部分患者可能同時累及腎臟、心臟、肺、腦等多個器官系統,因此須基於患者的臨床表現、受累器官系統類型、疾病嚴重程度及藥物治療反應等綜合考量制定並調整治療方案,目前仍主要採用激素及傳統免疫抑制劑治療。近幾年,生物制劑在治療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可幫助減少傳統藥物副作用,改善疾病整體預后。

  專家提醒,紅斑狼瘡患者應盡量避免導致病情加重或復發的因素,如日晒、熬夜、過度疲勞、感染等。應科學認識紅斑狼瘡,消除對疾病的焦慮與恐懼情緒,減輕心理壓力,樹立樂觀的生活態度,保持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積極配合醫生診療,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質量。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9日 10 版)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