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從一家街道小廠到數字化時代加速出海的知名企業
1億條電熱毯背后的奔涌與突破

老廠新生
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家發展了42年的國貨品牌,在上世紀80年代,憑借一條電熱毯、一盒電蚊香打開市場,是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市場的知名品牌。如今,彩虹集團累計銷售超1億條電熱毯,擁有160多項技術專利,從一家街道小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熱毯制造企業、家庭衛生用品行業知名企業之一。
4月15日,記者走進四川成都武侯經濟開發區,彩虹集團老廠房外的梧桐樹枝葉茂密,新大樓裡直播間燈火通明。集團大門外“造四十年國貨,鑄幾代人記憶”的朴素口號裡蘊藏著老牌國貨的成長故事。
將電熱毯做到極致
“這款智能芯片和高精度溫度傳感器,能實時感知被窩內的溫度變化。”在彩虹集團生產車間,家電部副部長李鵬向記者展示智能電熱毯的技術突破。
負離子電熱毯、除螨電熱毯、WIFI電熱毯、水洗電熱毯……一張電熱毯被做到極致,記者不禁好奇,彩虹集團每年用於科技創新的投入是多少?答案是,當年營收的近3%。
為科技創新投入的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品牌初創期。上世紀80年代,彩虹電熱毯剛進入市場,不少人擔心會有觸電危險。彩虹集團創始人劉榮富在一場經銷商大會上,將一張通電的電熱毯泡在水裡,光腳站上去說,“我站在濕的電熱毯上都沒事,放在床上怎麼會有事呢。”正是這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助推彩虹電熱毯暢銷全國。
冬天賣電熱毯,夏天賣什麼?1986年,彩虹生產了第一代滅蚊產品——電熱蚊香片。從此,彩虹產品形成冬夏兩季互補的結構。現在,水暖毯、發熱背心、智能熱灸盒、戶外驅蚊、廚衛清潔等更多新產品涌現,產品線逐漸擴充到一年四季。
線上銷售佔半壁江山
在彩虹集團總經理劉斌看來,電商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公司產品革新的速度。最新的變化,是彩虹集團建立起電商團隊,探索線上銷售渠道。
15日上午,在彩虹集團電子商務中心大樓,三個直播間同步直播。大屏背后,團隊成員分析討論著各平台觀看量、銷售熱度。如劉斌所言,以前業務員跑斷腿,現在靠數據算准需求。
劉斌發現,除了產品品質,產品顏值和新興場景成為消費增長點,彩虹集團也逐漸將品牌定位擴展為“精細生活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商”——瞄准露營經濟,推出不同形態戶外驅蚊產品﹔針對銀發市場,開發電艾灸儀、腰腹舒等適老化健康家電﹔針對年輕人愛寵,研發防抓防咬、防水阻燃的寵物專用電熱墊。
2023年,彩虹集團直播場域成交金額突破1億元,會員成交金額突破2億元。“目前,線上銷售佔總體營收的半壁江山。”劉斌說,電商團隊也從最初的3人,發展到現在近200人的隊伍,平均年齡27歲。
智改數轉和出海同加速
“后浪”向前奔涌,“前浪”也在突破。在彩虹集團開關控制器車間,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在這裡工作了26年的車間主任曾熹亮站在設備屏幕前,緊盯實時跳動的運行數據。
曾熹亮見証了生產車間從純手工操作到數字化操控的蛻變。1999年他剛到彩虹工作時,車間裡還是桌子拼起的操作台。智能化改造中,他所在的開關控制器車間率先試點自動化生產線改造。“目前,70%左右的插件工序由智能設備完成。”曾熹亮說,待車間自動化改造全部完成后,產品生產周期將從24小時縮短至1小時。
“傳統制造業也能在數字化時代找到方向。”劉斌說,通過運用AI、物聯網、雲技術等,進一步探索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目前,彩虹集團正在新津工業園區生產基地建設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智慧倉庫項目,布局智能工廠和智慧物流。
除了加快智改數轉,彩虹集團出海計劃也在加速:構建“歐洲+澳大利亞”的多極市場體系,用南北半球季節差實現全年銷售,同時積極開拓東亞、東南亞、中東等新市場,讓產品走向更大的海外市場。
記者手記
“新老攜手”再出發
新與老在這裡很融洽。年輕人穿著藍色工服,工位上擺著五彩的泡泡瑪特,午休時聊著公司新成立的騎行社和桌游社。
公司入職30年以上的員工有200多個,電子商務團隊平均年齡27歲。這個老牌國貨品牌在新時代的快速發展中,為老員工與年輕人同時創造了歸屬感與成長空間,創業精神與現代管理、傳統工藝與智能化改造、熟悉的藍色工服與跳動的雲端數據,互為經緯,共生共長。
新老攜手,“二次創業”再出發。文創產品出圈,彩虹與敦煌市博物館聯名推出驅蚊產品——以敦煌飛天為創作原型、含玻尿酸成分的“仙氣”系列驅蚊噴霧,上市不到1個月便銷售一空。直播帶貨,不僅董事長劉斌參與“BOSS直播帶貨”,年過七旬的老廠長劉榮富也開啟直播間首秀。
在這裡不難理解“老廠新生”,用一位年輕員工的話來說,“40歲,正是闖的年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成都觀察 王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