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仙境”小鎮煥新記

2025年04月23日09:5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山王鎮素有“仙境”小鎮的美譽,“春看花、夏吃果、秋賞葉、冬觀雪”,四季皆景,各有風情。

錨定“打造川南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特色鄉鎮”目標,這一千年古鎮正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深入探訪會發現,幾組數字,能精准勾勒出山王鎮的發展輪廓。

“1+3”:激活場鎮發展脈絡

“1條主街道+3條小巷”,看似簡單的組合,卻串聯起山王鎮場鎮的煙火日常,承載著不到700位常住居民的生活軌跡。

俯瞰威遠縣山王鎮。王斌攝

俯瞰威遠縣山王鎮。王斌攝

曾經,山王鎮因煤而興,又因煤而衰,場鎮風貌與基礎設施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

“省道S213穿鎮而過,帶來的不是便利,而是交通擁堵﹔老舊的農貿市場,買菜成了難題﹔坑窪不平的道路,讓居民出行苦不堪言。”山王鎮鎮長曾天維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場鎮建設管理的“痛點”。

2024年,山王鎮將場鎮建設管理提升工作置頂,開啟了一場精准“破局”之戰。第一步,摸清“家底”——全面梳理閑置資源的位置、面積、權屬等信息,建立詳細台賬﹔同時,創新探索“私人退出+政府接管+空間置換”的合作模式,讓閑置資源“活”起來。

就拿停車場建設來說,協調2700平方米的國有和私人閑置土地,新增80余個停車位,取消主干道十字口區域停車位,增設2個停車標識牌和2處限速標識,還對道路進行黑化硬化。一番操作下來,場鎮交通壓力大大緩解。

農貿市場的改造也不含糊。與私人簽訂有償轉讓協議后,政府接手老舊市場,增設照明設施、置物台,清理水溝,農貿市場煥然一新,功能更齊全,“便民屬性”拉滿。

不僅如此,山王鎮還見縫插針,布置花箱、種植綠植、安裝太陽能,補齊短板。如今,居民張大爺笑著評價:“山王鎮雖小,卻五臟俱全,住得舒坦!”

“2”:奏響農業振興強音

山王鎮依偎在葫蘆口水庫之畔,為守護這片水源地,生態農業成了主導產業。

豹山村犇騰養殖場。王斌攝

豹山村犇騰養殖場。王斌攝

4月16日下午4點,豹山村犇騰養殖場裡,農場主李洪雲正忙著給牛兒們投喂剛攪拌好的飼料。“‘五一’我兒子放假,我們打算去貴州選牛,得挑些好苗子回來。”李洪雲對未來養殖規劃信心滿滿。

6年前,李洪雲還在城裡賣涼菜,兒子在部隊受朋友啟發,萌生出養牛的想法。聽了兒子的建議,李洪雲回到農村創業。“剛開始啥都不懂,純粹是個門外漢。”李洪雲回憶道。但他肯鑽研,從養殖、售賣、屠宰到給牛看病,事事親力親為,如今已然是養牛“專家”,對各地牛的品質特點了如指掌。

李洪雲養牛的底氣,不僅源於自身努力,更離不開政策扶持。“靠著項目補貼,新建了500頭產能的牛棚。”他介紹,每頭牛的600元保險費,政府補貼450元,自己僅需出150元。萬一牛有個閃失,公牛能獲賠六七千,母牛賠付上萬元。在政策助力下,李洪雲的養殖場年產值達800萬元。

目前,山王鎮大力發展牛、羊適度規模化養殖,3個養牛場、5個養羊場並駕齊驅,總產值近3000萬元,農業發展勢頭正勁。

“4”:繪就文旅融合盛景

人間四月天,山王鎮的桐子花如期綻放。漫山遍野的白花與翠綠山林相互映襯,葫蘆口水庫碧波蕩漾,山水相依,宛如一幅天然畫卷。

前幾天,游客歐雲與朋友慕名而來打卡。每年桐子花開,內江城區、成都、自貢、樂山等地的游客便紛至沓來,共赴這場春日之約。

盛開的桐子花。王斌攝

盛開的桐子花。王斌攝

好山好水吸引了不少人,付俊源就是其中之一。她辭去高薪工作,來到山王鎮的村裡,開辦了“千天鬆宿”民宿。民宿內設有13間露營房、10個露營平台,還有兒童樂園,提供中餐、燒烤、養生茶等多樣服務。

坐在民宿戶外露台區,眼前是碧綠的水庫,兩岸人家錯落分布,山峰上鬆林時隱時現,茶香在微風中飄散,與城市的喧囂浮躁截然不同。

經過一年運營,“千天鬆宿”火爆出圈,收獲220萬抖音粉絲關注,節假日住宿率超80%,平日也能達到40%。如今,山王鎮已有4個特色民宿,將美景與土特產深度融合,成功引流。

鎮上經營多年的“易老幺羊肉湯”也跟著“沾光”,老板感慨道:“以前一天賣1隻羊,現在能賣2隻,每月收益翻了一番,有6萬元左右!”

曾天維介紹,鎮裡通過“數據比對+實地踏勘+產權確認”,全面排查村(社區)的校舍、廠房等閑置資源,建立“三清”台賬,採取“協議收購+統籌開發”模式,構建“閑置地塊+產業地圖”匹配機制,計劃打造非遺文創示范點位、長葫灌區史料陳列館等,全力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川南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特色鄉鎮建設。

游客在民宿的戶外露台賞景。王斌攝

游客在民宿的戶外露台賞景。王斌攝

“歡迎大家來山王鎮賞美景、品美食!”曾天維發出熱情的邀請。這個曾經的落寞小鎮,正以全新姿態,向著美好未來大步邁進。(彭茜、蘭萍)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