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秒轉診”讓市民就醫更省心

2025年04月21日08:2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我不會線上挂號,隻能到醫院排隊,再加上檢查、等結果……一套下來要花很多時間,又累又費勁。現在看病方便多了,省心又省事。”70歲的楊玉芳患有房顫,之前一直在醫院看病。如今,她在家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能享受到醫院的服務。近年來,隨著四川省成都市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台的推進,不少患者像楊玉芳一樣,就醫體驗得到了顯著改善。

前段時間,楊玉芳的心臟再次突發不適,她來到家附近的雙橋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醫生迅速對她進行了首診。經過檢驗檢查后,醫生通過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台,將她轉診到附近的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做進一步治療。“整個過程,我們通過網絡就能在平台上一鍵辦完。不僅我們方便了,患者也跳過了從衛生服務中心到醫院需要進行的再次挂號、排隊等,還避免了重復檢驗檢查。”中心醫生雒芳說。

“現在,基層醫生通過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台,可以實現上轉醫療機構床位的‘一鍵鎖定’,上級醫療機構接診醫生可以通過平台實現患者電子病歷、檢驗檢查結果的‘一鍵調閱’,大大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成都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轉診申請成功后,患者也會收到短信提示,清楚告知就診醫療機構和科室的具體信息。這徹底扭轉了過去紙質轉診單、病歷、檢驗檢查結果的“中介式”轉診模式,讓“數據跑腿”代替“患者跑腿”。

“這不僅為我節省了挂號費,還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如今,病情穩定的楊玉芳已回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治療並辦理了特殊門診。她說:“隻挂一個號,就能直接去到大醫院,還能回來繼續治療。我今后就來這裡了。”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與楊玉芳溝通后續治療方案。袁唯茜攝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與楊玉芳溝通后續治療方案。袁唯茜攝

醫院為何會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號源?“這得益於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台的建設。”成都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促進順暢便捷的雙向轉診,上級醫院會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留一定比例的門診號源,並建立預約轉診患者優先就診制度,“這不僅為患者提供了便利,還推動了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在共享號源的基礎上,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台還構建了市域內的網格化轉診體系,平台能夠根據居民病情需求精准匹配最優、最近的醫療機構,讓居民有了更多選擇。

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已規范化建設醫聯體146個,涵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遠程協作網等多種類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全部參與了醫聯體建設,縱向貫通了省、市、縣、鎮、村,橫向覆蓋全市23個區(市)縣。未來,成都將繼續按照“邊試邊改,逐步鋪開”的原則,有序推進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接入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台,力爭到2025年底,市域內雙向轉診信息化水平邁上新的台階。

“沒想到醫院為我們轉診患者提前預留了床位,一到醫院就能立即安排手術。”72歲的徐宜昌在雙橋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次常規檢查中,發現甲狀腺結節且不排除腫瘤的可能性。醫生立即通過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台向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提交了轉診申請。第二天,徐宜昌來到市二醫院做了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后,醫院立刻為他安排了手術。

“從發現病情到接受治療,他的整個治療過程都非常高效。這不僅為患者爭取了更多治療時間,也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中心醫生張強說,隨著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台的不斷優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僅能面向全市醫院申請轉診,還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醫院。

近年來,成都針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持續推動分級診療制度走深走實,依托“智慧蓉城”建設,創新打造覆蓋全域、全流程的成都市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台,以“一平台、一機制、一號源”為建設思路,實現了“轉診申請一鍵提交、檢驗檢查結果共享調閱、轉診消息實時提醒、逐級轉診有序就醫、分級授權規范轉診”五大突破。(王波、袁唯茜)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