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財經

從2025上海車展透視產業發展新風貌

2025年04月24日08:4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2025上海車展透視產業發展新風貌

作為2025年國內首個、全球備受矚目的A級車展,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上海車展”)以“擁抱創新,共贏未來”為主題,於4月2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

據主辦方介紹,2025上海車展吸引了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企業參展,展出總面積達36萬平方米,與歷屆相比參展的國別范圍更廣,規模再創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索尼、英特爾、Momenta等近5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首次參加上海車展,全面展現汽車產業與消費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共同勾勒出未來出行的全新藍圖。

漫步2025上海車展,搭載前沿智能化與電動化配置的新車、零部件廠商秀出的“黑科技”、形式豐富的發布會,以及消費者流露出的購車意願……這些新特點共同交織奏響了中國車市的最強音,“全景式”生動立體地呈現出產業發展的新風貌。

車展“卡位戰”提前上演

“與以往相比,各大車企圍繞2025上海車展進行宣傳和准備的周期更長了。”汽車行業分析師劉志超對記者說,“這表明車企們都希望‘借勢’上海車展,在今年上半年搶佔市場發展的先機。”

記者注意到,從4月初開始,不少車企都陸續舉辦新車和新技術發布會,為2025上海車展預熱。在4月15日至21日短短七天時間裡,沃爾沃、小鵬、鴻蒙智行、阿維塔、捷途、別克等多家車企密集發布新車型,寧德時代、地平線等頭部零部件廠商也推出了全新的技術和產品。

在劉志超看來,車展前企業“扎堆”發布新品,提前打響“卡位戰”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當前汽車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營銷宣傳和新品發布頻率更高。在這種情況下,車企利用好上海車展前期的時間,不僅能拉長車展整體宣發的“黃金期”,還能進一步強化品牌和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如今各大車展的銷售屬性正在增強,在車展前發布新車和新技術並提前釋放重要信息,可以更好地吸引目標客群。同時,消費者在車展上選購車時也會更能抓住重點和目標,這對車展期間提升銷售業績有不小的幫助。”

“提前一周左右發布產品,可有效避開車展期間的‘信息紅海’,利用媒體預熱的‘空窗期’形成獨家話題,最終形成更好的宣傳效果。”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補充說。

劉志超和張翔的觀點也在2025上海車展上得到了印証。展會第一天,在多場新品發布會“唱主角”時,各大車企的銷售顧問也已摩拳擦掌——他們有的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直播,詳解發布會和車型的重要信息﹔有的則通過小禮品、小游戲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光顧並留下購買信息。

“車展第一天來我們展台咨詢新品信息,並表明試駕和購車意願的消費者近300人。這樣銷售效率是日常工作的十幾倍。”某合資汽車品牌的銷售經理萬琳對記者說。

智能與電動發展走向規范化

“2025上海車展上,智能化技術的展現方式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轉變。車企不再用‘L2+級智能駕駛’‘全程0接管’‘解放雙手’等概念制造營銷宣傳話題。而是轉而聚焦技術落地、用戶實際體驗和安全邊界界定等領域。”劉志超說,“這種變化既是政策監管發力的結果,也是行業理性回歸的必然選擇,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在智能化領域進入‘價值深耕’的新階段。”

在2025上海車展前夕,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要汽車生產企業近60名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關於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証,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政府側的監管背后,是部分車企過度宣傳智駕引來的廣泛關注。4月17日,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2025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指出,智駕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普及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車企對相關技術的科學傳播以及對消費者的教育。隻有消費者始終在技術條件允許的邊界范圍內合理科學地使用智駕功能,才能讓智駕持續、平穩地發展。

而在電動化領域,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的新安全標准。新國標的主旨是提出了更嚴格的安全標准,並且增加了新的測試方法。

“在2025上海車展上,不少新能源車企加大了對於‘隻冒煙不著火’‘不起火不爆炸’等概念的宣傳力度,同時也普及了更多有關“三電”安全的知識。這些對於行業的健康發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劉志超補充道。

“在2025上海車展這場被譽為‘中國汽車產業風向標’的盛會上,無論是車企們帶來的新車與新技術,還是各大品牌在國際化與智能化領域的深度融合,抑或零部件廠商的積極參與,都為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張翔總結說,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將迎來更精彩的變革與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更智能、便捷、環保的出行新體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遠)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