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從奔波在路上到暖在 “家” 裡 四川工會護航新就業群體

2025年04月20日10:3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讀書、按摩、看電影、打麻將、下棋……在德陽市旌陽區華山南路社區,一個280平方米的“貨車司機之家”成了貨車司機們的熱門打卡地。這是德陽市旌陽區總工會積極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工作的舉措,旨在為貨車司機們提供一個放鬆身心、交流互動的平台,讓他們在辛勤工作之余能夠感受到工會的關懷與溫暖。

在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之際,為進一步記錄時代脈搏、講好四川工人故事,4月14日至18日,由四川省總工會主辦、四川日報社承辦的“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產業躍升中的工人力量”四川省總工會主題採訪活動正式開展。此次活動聚焦全省各級工會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的關懷舉措,深入探訪工會如何助力改群體融入城市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德陽旌陽 “貨車司機之家” 打造溫馨港灣

下午3點,烈日當空。然而,德陽市旌陽區的“貨車司機之家”內,卻是一片清涼與愜意。空調送來陣陣涼意,休閑解壓區內,兩三個快遞員正躺在按摩椅上,享受著片刻的放鬆﹔服務保障區中,三位司機圍坐桌前喝茶聊天,氣氛溫馨而融洽。

 德陽市旌陽區“貨車司機之家”的休閑按摩區。陳萱攝

德陽市旌陽區“貨車司機之家”的休閑按摩區。陳萱攝

“這裡的設施設備很齊全。”正在喝茶的逄師傅,是一位駕齡10多年的貨車司機,說到“貨車司機之家”,頻頻點贊。“天氣熱了,開完車,還能在這兒的淋浴間沖涼,再用烘干機把衣服烘干,整個人都清爽了。”

“淋浴室裡的烘干機是我們採納了司機們的意見后購買的,夏天的時候,大家洗完澡可以把衣服放進去烘干。”旌陽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敏介紹。

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服務行業,道路貨運業肩負著物資運輸的重要使命。但貨車司機在長途跋涉的過程中,可能面臨就餐不便、洗漱麻煩、休息不好等諸多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德陽市旌陽區總工會打造了“貨車司機之家”,讓司機們在忙碌之余得以放鬆身心。

在大廳一角,一個裝滿零食和飲料的“販賣機”引人注目。一位司機正在使用“川工之家”APP,熟練地操作著,用平時積累的積分兌換著心儀的餅干和零食。司機們不僅可以在這個APP上瀏覽四川各地工會的新聞動態,瀏覽四川轄區內各地工會的新聞動態,享受一鍵入會、職工培訓、權益維護、職工課堂、就業服務、普惠等相關線上服務內容。通過瀏覽旌陽新聞動態、陣地打卡等方式,司機們還可以獲取旌陽積分,自選自助機上所陳列的飲料、餅干等食品。“不是會員的,也能來我們這裡使用部分基礎服務。”馬敏介紹。

“貨車司機之家”自投入使用以來,為新就業群體勞動者開展各類活動,包括法律講座、健康講座、交通安全培訓、送清涼、送溫暖等,活動次數達50余次,服務貨車司機3萬余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需求,持續優化貨車司機之家的服務功能及范圍,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更多個性化、多元化的貼心服務。”馬敏介紹,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同合作,加大權益保障力度,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心理輔導等活動,助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為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工會力量。

南充為“城市擺渡人”筑起溫暖港灣

“大家的跑車時間要合理安排,在單少的時候可以下車運動一下。”南充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的會議室內,正舉行這每1-2個月的司機座談會,李職工正在為20多位網約車司機講解工會的具體情況和開車的注意事項。

 南充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開展司機座談會。陳萱攝

南充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開展司機座談會。陳萱攝

網約車已成為城市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約車司機作為城市“擺渡人”,在推動城市發展的同時,面臨著行業競爭激烈、缺乏溝通平台、勞動強度大、權益保障不足等諸多壓力。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2022年,南充市總工會聯合市道路運輸事務中心成立了南充市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打造為網約車司機提供法律支持、推動行業規范化、保障司機權益的平台。

“沒加入工會之前,車子出了故障之后,幾天都沒辦法跑,我也不知道有誤工費之類的賠償。”網約車司機劉恆希講述著自己的親身經歷。加入工會后會主動幫司機申請停運損失賠償,維護司機權益。“工會像家一樣,隻要我們有什麼困難,工會都主動幫扶大家。”

滴滴車隊隊長徐良會也深有感觸:“對於我們司機來說,買保險也是一個麻煩事。運營險不好買,出險后第二年保險難買且價格高。”工會通過多方協調,現在每年能為工會成員節省四五千元的保險費用。“工會解決了很多問題,大家可以安心地工作了!”

目前,南充網約車行業工會下設南充好滴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順慶)、南充華欣順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順慶)、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市屬)3個基層工會單位,共計吸納會員1346名。

南充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積極開展多項活動:舉辦流水打榜競賽激發司機工作熱情﹔在“三八”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送上暖心關懷﹔為600名司機送中郵意外險、組織200名司機體檢,保障司機健康﹔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溫暖”活動﹔舉辦2場技能培訓提升司機服務水平﹔實施金秋助學、困難幫扶,為20名困難司機補助4萬元﹔在人証考試現場送早餐吸引30余名新會員入會。

綿陽“暖心驛站”:24小時守護新就業群體的溫馨家園

充電站、咖啡廳、練琴室、迷你KTV……在綿陽市涪城區躍進路,這家綿陽首個24小時開放的新就業群體服務站點成為了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的有溫度的“家”。

綿陽市涪城區華豐社區躍享暖心工會驛站。陳萱攝

綿陽市涪城區華豐社區躍享暖心工會驛站。陳萱攝

下午2點,美團騎手肖宜全結束了配送高峰,將電動車停在華豐社區躍享暖心工會驛站門口。推開玻璃門,他熟練地從自助飲水機接了杯熱水,一邊給手機充電,一邊看公告欄裡的最新招聘信息。“入行已有兩年多,以前沒有這個工會驛站,即便刮風下雨也隻能蹲在路邊等單,現在有了這個‘家’,連職業規劃都有人幫著操心。”肖宜全感慨。

華豐社區2018年9月選舉成立社區工會聯合會。“涪城區有3萬多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他們工作時間碎片化、流動性強,傳統服務模式難以覆蓋他們的需求。”涪城區華豐社區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徐婧介紹,前期收集數據並了解外賣員和網約車司機的需求后,在2023年8月,華豐社區建立了這個驛站。截至目前,已有312名新就業群體完成人臉識別,可享受全天候服務。

外賣小哥王軍也深有感觸:“最初,我們在這裡接受驛站提供的短休、充電、換電、熱飯等暖心幫助。久而久之,感覺這裡就是自己的家,就開始自己換水,自己打掃,自己把屋裡面維護好。再后來我們這群人慢慢形成了一個志願服務隊,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華豐社區通過優化合作機制,引入燈塔咖啡、藝心培訓等社會組織參與社區陣地運營,依托共享陣地開展心理疏導等170余場關愛服務,惠及3700余職工家庭﹔開展“微招聘”送崗上門,開辦職工藝校吸引600人參與,開通線上互助平台和暑期托管服務女職工35000余人次﹔依托特色服務站開展品牌活動,實現職工交友、求婚、就業幫扶等成果,贏得商企及新就業群體認可,促使其主動參與基層治理,解決36個實際問題,推動職工和新就業群體形成社區治理良性循環。(陳萱)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