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成都3條軌道車輛全自動檢修產線投產

2025年04月17日08:39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3條軌道車輛全自動檢修產線投產

  4月15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軌道集團獲悉,當日,成都軌道裝備智慧工廠建成投產軌道車輛車門、車鉤、電氣牽引3條全自動智能化檢修產線。此次投產的三條產線填補了西南地區軌道車輛關鍵部件全自動智能化檢修領域空白,標志著成都“1+N”城軌智能維保體系(1-軌道車輛,N-車輛核心部件及關鍵系統)基本成型。

  全自動生產

  車門檢修效率提升2倍

  此次投產的軌道車輛車門檢修產線,可以兼容A型、B型地鐵及市域列車三種門型架修、大修,實現成都地鐵列車車門的全自動檢測、維修、裝配。此外,還能實現彎門、平門15分鐘快速換型混線生產,年檢修能力達6250套,區域維保成本降低30%,備件庫存周轉率提升40%,車門系統使用壽命延長15%。

  走進成都軌道裝備智慧工廠,這裡也被稱為“列車醫院”,在軌道車輛車門檢修產線上,3米高的機器人揮舞著“手臂”,從貨架上自動抓取軸承,放在工作台上,進行精准檢測,全程誤差控制在±0.1mm以內。整個車門檢修產線共有3組機器人“醫生”,同時進行車門部件的檢測、維修、裝配,僅有1名工作人員負責監控設備的高效運行,實現全流程自動化。

  “傳統的車門檢修多依賴人工操作及單元化作業,拆裝調試需要30分鐘/扇門,現在使用自動化機器人,隻需要10分鐘即可完成檢測與裝配。”軌道車輛車門檢修產線合作企業成都康尼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質量工程師馬迪介紹。

  高效率是如何實現的?據了解,該產線採用“門扇+部件”自動化裝配雙線並行流水線生產模式,運用機器人矩陣和數字孿生技術,突破了傳統門板固定工位檢修模式,較傳統作業模式檢修效率提升2倍。

  “我們協同產業鏈鏈主企業、關鍵部件商,搭建全自動智能化檢修產線,就是為了提升軌道車輛檢修效率,建強軌道交通車輛維保核心能力。”成都軌道產業投資集團資產經營部項目經理楊顏介紹,車鉤檢修產線和電氣牽引系統檢修產線在全自動智能化系統的加持下,通過標准化作業,檢修周期也能縮短約20%。

  數智轉型

  車門維保從“計劃修”轉向“狀態修”

  在提升車輛檢修效率的同時,3條產線的落地,也帶來了車輛維保方式的升級變革,為地鐵車輛安全運行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據了解,軌道車輛車門產線引入數字化等生產管理系統,打通生產制造各環節數據鏈接,實現車門實時監測和原位追溯,形成“一車一檔”電子病歷,根據病理實施精准維修,推動維保模式從“計劃修”向“狀態修”轉型。

  “傳統的‘計劃修’就好比是我們平常按時去醫院做體檢,往往存在治療不及時的問題。而‘狀態修’如同安裝了CT,可以實時動態監測身體狀態,做到及時精准治療。”楊顏說,除車門檢修產線以外,車鉤檢修產線首次在成都地區引進智能壓力設備,實現部件壓力智能檢測和數據自動收集儲存。電氣牽引系統檢修線則開發了自動化檢測平台,具備自動採集記錄測試數據、生成測試報告,根據報告實施精准維修等功能。

  隨著此次三條檢修產線的落地,成都軌道裝備智慧工廠已建成整車、轉向架、齒輪箱、空調等在內的10條專業檢修產線,整車檢修能力提升至625輛/年,“整車+轉向架+大部件”車輛檢修核心能力持續建強。

  成都軌道裝備智慧工廠由成都軌道集團聯合中車四方、中車長客建設,通過運用與車輛段資源共享、檢修信息互通的優勢,在業內首創“業主單位+主機廠+核心部件商”的招引方式,招引軌道交通維保產業鏈關鍵核心配套企業落戶建產線,打造國內城軌車輛智慧檢修合作標杆,讓車輛維保更加智慧高效,讓市民乘客出行更安全舒適。(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恆)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