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重返四川古路村 今年客流量為何隻有去年的三成

2025年04月17日08:2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行走“網紅村”

  航拍古路村騾馬道。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韋維 攝

  航拍十八洞村。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聃 攝

  

  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古路村,地處大渡河峽谷,是懸崖上的彝族村。作為脫貧村,這裡在脫貧攻堅期間就把旅游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和富民增收的重要抓手。2024年,因其獨特的自然風光爆紅網絡,是年輕人徒步和登山等戶外運動重要目的地。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地處湘西腹地,是個山陡地少的苗族村寨。此后,人均耕地隻有0.8畝的十八洞村,把鄉村旅游作為增收致富的主攻方向,2018年被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收官之際,我們重返這兩個曾經的貧困村,探尋鄉村旅游產業培育和升級的思路、方法與成效。網紅如何變“長紅”,兩個村各有什麼想法和打法?

  重返古路村,今年客流量隻有去年的三成

  爆紅一年后

  才明白吃“旅游飯”沒那麼簡單

  “網紅村”名片

  古路村

  位置: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

  人口:680人

  耕地面積:3800余畝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余元

  榮譽:入圍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入選“四川最美古村落”

  特色:地處大渡河峽谷入口海拔1400米懸崖上,被稱為“懸崖上的村庄”“天梯上的彝寨”

  在古路村,團客一般會在11時左右抵達。4月11日這天,停車場隻有三輛旅游大巴。照此推算,全天古路村游客隻有300人上下。這意味著,經歷了清明節小長假的回暖后,古路村游客數量再次快速回落。

  守著停車場開餐館的古路村人駱雲蓮,生意還不錯。但同村人李國根則感慨“做生意沒那麼簡單”,租用他家農房的外地商家已經關門。

  爆紅一年后,古路村開始出現明顯的分野。有人在潮水退去后選擇了出走,也有人在潮水中練就了本領堅定留下。

  “退燒”的流量

  客流量隻有去年三成

  絕大部分人爬完山就走

  山道上沒有發現馬進文,這讓重返古路村的省地調院規劃設計師李鋒略顯失望。

  去年3月初,古路村爆紅,在外務工的馬進文回村,背著背簍在山道上售賣水果、飲料等,被游客稱為“背簍哥”。那時候,他的夢想是攢錢在村裡開一家帶餐飲的民宿。

  “我在成都一家店打工。”記者幾經輾轉和馬進文取得聯系,他道出再度離村的原因:去年5月,當地進入汛期,部分時段和點位管控出入,導致生意直線下滑。“還是想回去開店。”馬進文說,眼下他在成都選擇了一家知名川菜館做幫廚,“學手藝順便攢點錢”。

  來了又走的,還有樂山馬邊縣客商周勉。去年4月初,周勉以11萬元的年租金租下了李國根家的農房,開設小賣部和餐飲店。到了去年9月,就關門了。“沒專門學過廚師,失敗是早晚的事情。”電話那頭,周勉很坦然。

  古路村游客到底少了多少?永利彝族鄉副鄉長曹遠興給出的數據是:周末及節假日的日游客量下降到3000人左右,隻有去年的三成。

  古路村村委會主任鄭望春說,“退燒”的首要因素是,當地地質災害隱患多,每年6月至10月無法完全開放。其次,當地並未在爆紅后開發更多新業態,“絕大部分人還是爬完山就走。”

  “后者的因素更大。”在省鄉村旅游協會有關負責人看來,通常情況下,一個靠流量而興起的鄉村景點,會在一段時間后“退燒”。洶涌大潮若想變成細水長流,業態和服務質量必須提檔升級。

  誰會掉隊,誰會跟上?

  “冒尖”的村民

  首家咖啡館和首個廚師証

  對沖了客流減少的壓力

  “神奇!”剛到古路村半山腰,成都游客李莉驚奇地發現:這裡居然有手磨咖啡。

  咖啡館是年輕人引入的新事物,引入者是今年隻有21歲的慶其發。去年3月,在外地飲品店務工的慶其發回村,拿出了全部積蓄4萬元開起了古路村首家咖啡館。

  慶其發願意“押寶”,是有自己的判斷:前來登山的游客九成以上是年輕人﹔登山者最需要補充水分﹔自己的定價相對“親民”,大份的手打檸檬果茶一杯隻要20元。

  開業后,慶其發每天最愛干的事,就是學成都飲品店店長們做市場分析,找出不同游客的消費偏好。這些努力,在開業后獲得了回報:一年來,慶其發共有6個月營業額破萬元。

  “押寶”成功的,還有慶其發的表叔蘭紹明等人。

  3月21日,蘭紹明和妻子楊新群正忙著准備午餐。作為古路村騾馬道上最火爆的餐館,蘭紹明頭一天就接到了10位游客的訂單,點殺跑山雞。

  好生意不是憑空得來。去年9月至10月,楊新群在雅安城區接受了烹飪培訓並通過考試,成了當地首個擁有廚師証的村民。隨后,她家餐館上了游客口中的“必吃榜”。

  如今,哪怕是周一到周五的淡季,蘭紹明家每天流水也有上千元。今年春節旺季,他家的民宿、餐館、小賣部每天營業額達7000元。

  轉型的謀劃

  直播帶貨、農事體驗已出現

  “旅游飯”今后有更多“吃法”

  “降價了,快搶啦!”傍晚時分,李青華打開手機開始自己的直播。

  作為古路村社交平台粉絲最多的人,李青華開辟了另外一條道路:直播帶貨。從2016年到2024年初,李青華一直在古路村制作並銷售土豆、跑山雞、雞蛋和臘肉。上好的口才,加上他早年在外地務工時學會的跳舞技能,讓他很快在短視頻平台有了近5萬粉絲。

  李青華成了古路村人眼中的“能人”。從年初開始,蘭紹明等人就盤算,和李青華共同直播,推介、銷售古路村的老鷹茶、跑山雞、臘肉、土豆等山貨。

  轉型者還有慶志蓉等村民。他們盯上的是農事體驗和研學。為此,慶志蓉等人打算,在4月底前,完成老鷹茶園作業便道拓寬和炒茶作坊改造。

  慶志蓉的潛在合作對象、一年后仍在古路村擺攤的樂山人李小龍說,農事體驗和研學等賽道,在古路村周邊還處於空白狀態。而這些,也是古路村努力的方向。

  目前,李小龍等人正在與成都一家旅行社溝通。“爭取‘五一’小長假邀研學團來,體驗老鷹茶採摘制作。”李小龍說,古路村缺的不是資源,缺的是“旅游飯”的多樣“吃法”。

  更大的轉型還在謀劃。鄭望春介紹,目前,漢源縣政府已經與阿壩州一家旅游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准備將古路村的旅游線路、旅游業態統一規劃、打造,“讓大家除了爬山之外,還有更多的耍頭。”

  花了11年,十八洞村摸索出鄉村旅游業升級“加減法”

  農家樂和民宿少了

  旅游收入卻首破2000萬元

  “網紅村”名片

  十八洞村

  位置: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

  人口:全村225戶939人

  耕地面積:817畝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余元

  榮譽:入圍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2024年“最佳旅游鄉村”

  特色: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貧”首倡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苗寨、苗繡等苗族特色文化和手工藝

  3月27日凌晨5時,十八洞村還在睡夢中,阿雅農家樂老板楊正邦已經出門採收食材。

  2018年,楊正邦回到十八洞村,斥資30多萬元開設了農家樂。當時,全村農家樂和民宿共有20家。7年過去,全村農家樂和民宿隻剩13家,但大伙的生意卻更好了。3月27日這一天,楊正邦的營業額就有約1500元。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貧”首倡地,也是國內最早的一批“網紅村”,2014年開始探索發展鄉村旅游。11年來,面對如何“長紅”的考題,十八洞村摸索出了業態升級“加減法”,去年全村旅游收入首破2000萬元。

  做減法

  自發形成的初級業態

  在流量下降后逐步退出

  “我家已經不做了。”3月27日中午,面對記者的詢問,施全友有些尷尬地回應。

  施全友是十八洞村農家樂賽道的“拓荒人”。2014年4月,施全友開辦了十八洞村首家農家樂,生意很紅火。很快,20戶村民投身農家樂和民宿行業。但2018年開始,施全友家生意明顯下滑,最后隻能關門。

  這不是個案。十八洞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彭濤說,早期的農家樂、民宿等業態,都是村民看到流量后自發形成的。但流量消退后,景觀資源不足、接待水平不高等弱點開始暴露,部分質量不高的初級業態隻能在市場競爭下退出舞台。

  部分業態退出,也有鄰近地區著名景區對比效應的因素。

  長沙導游鄭力華說,十八洞村有著獨特的旅游資源:“精准脫貧”首倡地,獨特的湘西風光、苗家風情,且距張家界景區隻有兩小時車程。

  但距離張家界景區近這個優勢,也給十八洞村提出了新課題:沒有特色、質量不高的商家,很難與張家界景區競爭。2021年之前,前往十八洞村的游客,平均停留時間隻有10個小時,且很少採購當地土特產。

  市場迫使十八洞村做了“減法”,但下一步怎麼辦,是更重要的事。

  補短板

  攜手周邊創建5A級景區

  配齊接待境外游客的軟硬件

  “請換乘觀光車!”3月26日下午,來自山東的旅游團大巴剛剛停穩,十八洞村導游楊雲秋就趕上去提示,“接下來兩天,由我為大家服務。”

  同一時間,楊雲秋的父親楊秀祥,正在核對自家民宿裡的境外游客訂單信息。年近60歲的楊秀祥,在2022年初重新盤活了自家的農房開民宿。

  專業導游、停車場、觀光車、兩天停留時間和接待境外游客的資質與能力,這些都是2019年以來,十八洞村鄉村旅游軟硬件升級的結果。

  十八洞村的入口,“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景區”招牌最為顯眼。景區運營總監周剛說,2019年,十八洞村與周邊的矮寨景區、德夯大峽谷景區牽手,實現“一體規劃、一體運營、一體升級”,於2021年成為5A級旅游景區。

  軟件也在同步提升。“村裡8個導游都是持証上崗。”楊雲秋說,2019年開始,她先后經歷了多輪培訓后拿下導游証。

  楊秀祥在民宿開業前,也通過烹飪培訓獲得了廚師証。此外,借助民宿改造,他還拿到了特種行業許可証,他家的民宿成為全縣第一個可以接待境外游客的民宿。

  彭濤介紹,年底前,十八洞村的溶洞群等景點和高端酒店將整體對外開放,“屆時游客的停留時間將會更長。”

  增業態

  新苗繡被發掘培育

  新業態引領千萬級產業崛起

  “這個能挂在手機殼上,你也可以自己試著繡。”3月27日下午,71歲的石順蓮在店裡當起了推銷員。這天,靠賣苗繡和提供苗繡體驗及研學課,石順蓮和店長吳滿金兩人營業額突破1.2萬元。

  石順蓮所在的店,叫十八洞苗繡實踐實習基地,於2022年開業。這是十八洞村旅游新業態培育的當頭炮。

  “說實話,我一開始不看好。”作為十八洞村的老支書,石順蓮前往長三角、珠三角考察,嘗試推出年輕人喜愛的手提包、耳環、書簽等新苗繡,開發出研學等新業態。去年,門店營業額超500萬元,是全村營業額最大的商店。

  除了新苗繡,諸多十八洞村土特產也被發掘培育。

  “比開民宿客棧賺錢。”村民楊超文介紹,關掉民宿客棧后,自己重拾祖傳的土酒釀造手藝,與周邊廠商合作推出系列產品,年營業額是民宿客棧高峰時段的3倍以上。

  施全友家的農家樂舊址,則流轉給村集體,變成了十八洞村的脫貧展館。眼下,他和妻子分別在村裡的礦泉水廠、扶貧車間上班,生產“十八洞村”礦泉水,精包裝土蜂蜜、茶油等。

  如今,十八洞村以苗繡等為代表的新業態銷售額已突破千萬元大關。去年,十八洞村成功把游客停留時間提高到48小時,全年接待游客88.7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直接收入2000余萬元,處於鄉村景區中上游。(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成棟)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