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這座漢闕及石刻被梁思成寫進《中國建筑史》

坐落在雅安市雨城區的高頤墓闕及石刻,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80多年前,中國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與中國營造學社成員,為它細細繪下平面圖、立面圖,並把相關照片和文字載入《中國建筑史》。4月8日,記者在雨城區的一個公園內,看見了這座約6米高的東漢文物。
“闕溯源於門,在古代應用范圍廣泛。皇宮前的闕稱宮闕,地宅前的為宅闕,祠廟前的為廟闕,陵墓前的則為墓闕。”雅安市博物館展覽宣教科科長程樹芳介紹,高頤闕便是漢故益州太守高頤的墓闕。
近看高頤闕西闕,分為座、身、樓、檐、頂五部分。主闕砌石13層,高6米,子闕7層,高3.39米,這種結構稱為“子母闕”,在四川現存同類文物中較為罕見,距今1800多年歷史,是巴蜀漢闕中的珍品。
為何這座墓闕被稱為中國建筑史上的“活化石”?“這和它的唯一性有關。”程樹芳解釋,它是我國迄今為止唯一保存完整的漢代葬制實物,集神獸、闕、碑、神道、墓為一體,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審美價值。
仰望高頤闕,一幅栩栩如生的歷史畫卷展現在眼前。在闕的頂層,一匹天馬揮動翅膀馳騁於天地間。刻於主闕側面的“季札挂劍圖”,仿佛無聲訴說著吳國公子季札超越生死的諾言。此外,闕上還能見到《山海經》裡記錄的九尾狐、三足烏等,就連饕餮也能在闕上找到“本尊”。
在華麗的斗拱間,雕刻著生動的歷史故事,“張良椎秦皇”“高祖斬蛇”“師曠鼓琴”,闕壁六幅“馬車出巡圖”……兼具藝術性、觀賞性和寫實性。雅安市博物館研學教師宋興蘭說,這些圖案富有線條感,深淺浮雕,線刻及圓雕技法的融合,展示了漢代藝術立體、朴實、大氣、恢宏的美感。
2020年,以這座文物為坐標原點,雅安建成了高頤闕文博公園,免費對市民游客開放。在公園綠地北側,車輛川流不息,南側人群漫步。公園吸引了不少研學團隊前來打卡。
程樹芳近些年還越來越多地遇到喜歡動漫游戲的年輕人前來打卡採風,有朋友告訴她,爆款游戲《黑神話:悟空》《王者榮耀》裡有酷似高頤闕的墓闕身影。對此,程樹芳專門去游戲裡尋找相關場景。“雖然不是復刻還原,但確實能在游戲場景中看到墓闕濃郁的漢代風格。”
採訪尾聲,高頤墓闕旁的一對石刻獅子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它們威猛地矗立在墓闕前,昂首挺胸作奔走狀,粗獷雄渾。有意思的是,記者發現獅子的背部刻有翅膀。程樹芳說:“不同於敦煌飛天的飄帶,用這種具象化的翅膀表達‘飛翔’,其實是受南方絲綢之路影響,是文明交融的結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雅安觀察 黃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