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3個“車網互動”項目入選全國試點,實地探訪
新能源車變身電網“充電寶”

將車輛接入雙向充電樁。
掃碼、點擊V2G確認放電。
電動汽車開始反向充電。
4月10日,在成都特來電空港星匯光儲充放電站,新能源車主朱亮將車輛接入雙向充電樁,掃碼、點擊V2G確認放電后,他的電動汽車開始向電網反向送電。“利用吃飯的時間,給電網返電1小時,可以賺到30多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全省首個電動汽車將電力注入10千瓦公網的案例,邁出了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的第一步。這意味著,即日起成都的新能源汽車車主不僅可以來此進行充電,還可以將富余的電量“賣”給電網,賺取差價。
反向放電
車主1小時淨賺30多元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4部門聯合發布我國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城市和項目。在30個試點項目中,成都3個項目入選,成都特來電空港星匯光儲充放電站便是“兩區三中心”智能車網互動試點項目中的一個場站。
記者在現場看到,V2G充電示范站外形和普通充電站區別不大。插上充放電槍后,打開手機App、掃描電樁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進行操作。特來電西南大區能源管理部負責人陳卓以一輛電池容量為60千瓦時的電動汽車為例算了一筆賬,目前每反送1度電可以獲得1塊錢,車主將車內80%(48度電)的電賣給V2G,就可以獲得48元,按峰谷電價差計算,每次交易可獲得30多元的淨收益。“電樁系統有放電保護功能,當電池電量低於全車電量的20%時,就會停止放電。”電站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放電功能僅限於具有雙向充電功能的車型。
反復充放電會不會造成能源損耗?陳卓表示:“新能源汽車所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充放電次數可達3000次左右。一輛續航400公裡的車型,大概每周隻需要充一到兩次電,以每周充兩次電計算,10年消耗1000余次。即使每天充放電一次,也在電池的正常壽命范圍內。”
升級改造
還將改造20座充電場站
作為成都車網互動示范站,今年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聯合成都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對空港星匯公共充電站開展光儲充放一體化項目改造。該項目引入車網互動技術,具備光伏發電、移動儲能、有序充電、V2G反向放電、虛擬電廠等功能。該站設有V2G雙向充放電樁3個,可實現車輛反向放電,發揮電動汽車“移動充電寶”功能。“若該站光伏、V2G、儲能同時上網,一個小時放電量便可以滿足30個家庭1天的日常用電。”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符曉巍告訴記者。
“該項目不僅是技術驗証,還構建了‘電網—用戶’互動生態。”符曉巍表示,新能源車主可以在用電低谷期(如夜間)儲存電能,在夏季用電高峰期(如午后空調集中使用時)釋放電能,降低電網負荷壓力的同時,“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獲得收益。
符曉巍告訴記者,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將和相關企業一起持續推動充電場站的雙向升級改造工程,計劃改造場站20座,覆蓋居民小區、企事業園區及社會公共充電站,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間聚合電動汽車資源,發揮電動汽車“移動充電寶”能力,為全國車網互動標准制定、電力市場機制建設提供實踐樣本。(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劉泰山 王柳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