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成都青羊區:每天鍛煉兩小時 學生享受“快樂體育”

人民網 趙祖樂 王凡
2025年04月09日09:2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最大的變化就是鍛煉的時間變長了,尤其在體育大課的時候,我們可以打排球、籃球、羽毛球以及跳長繩,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放鬆心情。”3月25日,當被問及學校落實“每天體育鍛煉兩小時”后的變化時,成都市青羊區青羊實驗中學八年級學生梁家琦開心地說。

今年2月,四川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確保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兩小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2025年春季學期開學后,全省將全面實施“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兩小時”,並接受師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在此背景下,以青羊實驗中學、泡桐樹小學、花園(國際)小學、同輝(國際)學校為代表的成都市青羊區各中小學,結合實際創新形式,確保政策落地見效,讓學生享受“快樂體育”。

科學規劃管理 開展高效化體育鍛煉

3月25日上午10點半,隨著下課鈴聲響起,青羊實驗中學的操場沸騰了起來,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正式開始。

在體育老師和班主任的組織下,同學們從教室來到操場,以班級為單位散布開來,跟隨廣播開展拉伸運動、循環跑、蛙跳等多項體能訓練。伴隨著輕快動聽的音樂,同學們興致高昂、勁頭十足,不一會兒額頭上便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

“由於空間有限,為充分利用每一塊場地,我們學校實行了‘分時段+分年級’動態管理,通過錯峰鍛煉解決場地與器材壓力,確保全校學生每天都能足時、足量運動。”成都市青羊實驗中學體育教師李陽說,“為了保証孩子們在校期間每天鍛煉時間不低於兩小時,除開正常的體育課以外,我們還科學設置了三個大課間,分別在上午的9點半、10點半以及下午的4點半。”

據李陽介紹,上午的大課間主要是規定動作,包括循環跑、蛙跳等身體素質練習﹔下午的大課間主要是體育自主活動課,學生們可以自主選擇運動項目。“學校還專門為孩子們開設了體育器材自助吧,方便孩子們在課間以及體育活動課上自主選擇相應的器材,真正做到勞逸結合,讓孩子們在校園生活中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和益處。”

“體育器材自助,我們可以任意選擇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我感覺很方便、很喜歡。”青羊實驗中學八年級學生任世博說。

李陽表示,除了一天三節大課間外,學校還有豐富多彩的課間微運動﹔同時,還通過“家校聯動手冊”將校外運動納入評價,形成了“課內分層練+課外自主選+家校協同育”的閉環。

特色創新課程 滿足個性化需求

在實施科學規劃管理的同時,成都市青羊區各個學校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突出特色亮點,從課程內容、形成等方面入手,進行一系列創新,在有效落實“每天體育鍛煉兩小時”的基礎上,讓運動更具趣味性和樂趣,滿足學生們的個性化需求。

“我們學校安裝了AI運動機,我很喜歡裡面的‘123木頭人’游戲,我和同學經常在課間15分鐘來這裡玩。”泡桐樹小學五年級二班學生張艾伊說。

據泡桐樹小學教師鄒雪介紹,通過AI體能鍛煉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運動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開展鍛煉,“學生舉手,機器就能夠識別到學生信息,並且可以根據運動情況實時形成數據,生成報告。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

與泡桐樹小學通過AI設備進行創新不同,花園(國際)小學打造了“運動誠信超市”,並創作了原創歌曲作為預備鈴。

“為了更好地開展課間15分鐘,我們以運動為引,打造了活力大道多功能動能區,開設了‘運運動誠信超市’,讓每一個孩子在課間15分鐘有得玩、玩得來、玩得會、想要玩,確保學生能夠在緊張的學習后放鬆身心,舒緩眼球,預防近視。”花園(國際)小學教師水晶說。

據水晶介紹,“運動誠信超市”是在校園裡搭設專門的場所,以共享的方式為孩子們提供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器材。“很多學校都有開展體育器材共享,我們主要突出的是誠信,器材存放區域沒有老師,任由學生自行借取,誠信歸還。通過這種形式,即為孩子們提供了體育器材,也能培養他們的誠信意識。”

“一下課我就會和小伙伴們一起去‘誠信超市’借器材,踢足球、打羽毛球、踢毽子,十分有趣。”花園(國際)小學三年級二班學生許洛傾說。

水晶稱,在課間活動后,學校還增設了一個兩分鐘的歌曲作為預備鈴。“這個預備鈴是由我們音樂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創作的‘課間哆來咪’,旨在通過歌詞的引導,提醒孩子們不慌不忙地進教室,整理思緒歸位物品,為下節課的學習作好准備。”

體育專項走班 打造專業化課堂

籃球、足球、排球三大球運動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為了在有效落實“每天體育鍛煉兩小時”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專項運動技能,同輝(國際)學校創新推出了“3-3-2”教學模式,推行三大球的選項走班。

“我喜歡玩足球,正好學校有三大球的走班,便選擇了足球。現在我已經是提高班的了,不僅學到了不少足球技巧,還很好玩。”談及三大球選項走班,同輝(國際)學校三年級六班學生劉佳妍激動地說。

據悉,“3-3-2”教學模式,即從三年級進行開展,開展足球、籃球、排球三個運動項目,並將每個項目分為基礎班和提高班兩個班型。

同輝(國際)學校教師張鳳梅介紹,在每一學期開學之前,學校都會頒發家長告知書,由家長和學生自主在小程序上選擇他們想要學習的項目和班型。在開學前一個月,各個班型的負責老師還會根據學生運動能力評價標准,對孩子們選擇的項目進行前測,進一步動態調整他們的班型。“后面的期中以及期末,我們也會進行一個中測和后測,對學生在本學期的項目運動能力進行一個綜合測評,這樣就更好地結合了我們學校教、學、評一體化教育理念。”

“我們積極響應每日運動兩小時的號召,打造了‘同輝綜合體育活動165分鐘’,在保証每天落實一節體育課的基礎之上,也落實30分鐘大課間、二個眼保健操時間段和五個課間15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並且在每周五中午額外增設了60分鐘悅‘xiang’課間,實現運動時間精准擴容。”張鳳梅說。

張鳳梅表示,學校還在每日的30分鐘大課間設計了“分齡分段”運動場景,低年級草坪迂回慢跑、中年級200米跑道勻速跑、高年級550米挑戰跑,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運動體驗。

學校踐行“無體育,不同輝”的理念,充分利用牆面、地面、桌面等多維活動空間,增添了校園彩繪游戲和運動器械,並合理規劃運動區域。早在2022年開始,該校率先推行了“共享器材”這一舉措,首先是為每個班級配備了豐富的“共享器材包”,由班級自主管理,形式豐富,如毽子、沙包、皮筋、乒乓、飛盤、短繩、長繩等﹔其次,在操場多處設立“共享器材區”和”運動游戲區”,滿足孩子們的不同需求,如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跳繩、呼啦圈等。

共享器材為孩子們的課間15分鐘“保質”, 讓校園裡處處可見運動的身影、奮進的模樣,真正實現“讓學生身上有汗、眼裡有光”。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