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樂至縣:“雙試點”完美收官 智慧廣電賦能鄉村振興

![]() |
樂至縣智慧廣電鄉村工程綜合管理平台。駱龍供圖 |
近日,資陽市樂至縣全國智慧廣電鄉村工程試點和全省廣播電視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試點(簡稱“雙試點”)順利通過終驗,其中《樂至縣:構建鄉村“智慧廣電”體系 拓展便民利民服務新場景》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共服務司典型案例集。
在數字化浪潮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樂至縣搶抓全國智慧廣電鄉村工程試點機遇,立足“廣電網絡+鄉村振興”的發展定位,探索出以智慧廣電為紐帶、以數字賦能為路徑的鄉村發展新模式,構建鄉村信息化治理與服務體系,助力鄉村振興。自2023年起,全縣累計投入300萬元,聚力打造智慧鄉村工程智慧化平台,不斷完善和提升平台的服務功能,全縣逐步構建起鄉村“智慧廣電+”體系,打造出智慧黨建、智慧治理、智慧公服、智慧政務、智慧文旅、智慧融媒等6個特色應用場景。這一體系有效整合縣域資源,實現數據共享互通,進一步拓展了便民利民服務的深度與廣度。
廣播電視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樂至縣廣電網絡實現跨越式升級,4G/5G信號與廣電數字城市“雙千兆”網絡全面覆蓋,新建光纜超萬公裡,大量農村網絡入戶改造完成。同時,提質打造35個鄉鎮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網點,升級315個村級代辦點,構建起“1+35+315+N”服務模式,實現服務網絡全覆蓋。
廣電網絡服務能力智慧化
依托全覆蓋的雙向有線廣電網絡基礎設施,全縣依據“1+2+6+N”總體架構,統籌利用應急廣播、戶外交互智慧屏、機頂盒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集成數字電視、高速寬帶、鄉村雲喇叭、平安監控等應用設施設備,搭建樂至縣智慧廣電鄉村工程信息化平台。
通過數據整合融合AI分析、業務中台2大數字底座,疊加廣電6項主要服務,做好平台聚合、資源整合、功能融合大文章。採用有線、無線等方式,實現大屏(電視機)、小屏(手機端)、應急廣播,實現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城市管理、鄉村治理等多個智慧廣電應用,實現數據匯聚、數據可視化、數據共享,提升鄉村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以廣電智慧化助力鄉村振興。
在全縣21個鄉鎮(街道)設立“廣電管家”服務點35個,擁有廣電管家156名,服務全縣315個行政村廣電網絡及電視用戶,同時借助有線、無線、5G網絡連通縣鄉村便民服務點,實現實時視頻、語音、文件資料的融合同步傳輸,形成集信息安全、高效辦公、政務公開、視頻集成等功能的“村能辦”板塊服務平台,將原本需要到縣鎮辦理的身份証、駕駛証、殘疾証等百余項政務服務事項,由縣鄉“窗口”搬到鄉鎮“村口”,真正做到“讓信息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提升了基層政務服務效率。
依托鎮村應急廣播系統和廣播“村村響”,以及縣域內兩千余個“雪亮工程”監控攝像頭和全縣覆蓋的喊話智能廣播,實現消防通道佔用勸導、行人闖紅燈勸導、佔道經營勸導、地震預警、防溺水預警、森林防火預警、防洪預警、環境綜合治理、人員入侵監測、人員聚集監測、社區安防等AI功能,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開發出智慧廣電“帥鄉人人通”微信小程序,呈現最新資訊、教育醫療、公共服務、我要建議、我要上報、報修服務、事件告警、文化旅游、線上文化館、政務指南、智慧養老、融媒專欄等11個欄目,實現信息多元發布、精准到達、互動引流、協同放大的集群效應,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多元需求。
“2024年12月18日,平台監測到某老人佩戴手環心率和門磁長時間數據異常,小程序中的預警系統及時通知家人、網格員及社區書記,發現老人在家暈倒,經送醫后恢復健康。”中國廣電四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樂至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戈介紹。
“國省‘雙試點’的成功建設,有效提升了樂至縣智慧廣電公共服務水平,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張戈表示,下一步,公司將持續創新廣電網絡服務,加大資金投入,優化鎮村級網點服務能力,探索“智慧廣電+”新場景應用,為鄉村發展打造更優質的廣電服務體系。(駱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