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何以東方美”文化傳播項目啟動

奏響東方美學新弦音

本報記者 賴 睿
2025年04月03日10: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節目《弦歌不輟》表演現場。
  主辦方供圖

  新民樂《東方音軌》表演現場。
  主辦方供圖

  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點之一的先農壇,庄嚴古朴,恢弘精美,雕梁畫棟間彰顯著獨具韻味的東方之美,流淌著中華文化的綿長回響。

  日前,以“大美東方 文化交響”為主題的“何以東方美”文化傳播項目在先農壇啟幕,並在慶成宮舉辦文化秀首站活動。該項目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旨在搭建一個開放包容的平台,開展沉浸式文化秀、主題文化沙龍、線上全民共創等活動,通過跨界合作與創新表達,展現東方美學魅力,推動東方美學走向世界。

  何謂東方美?是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也是歷史之美、傳承之美﹔是“和而不同”的包容之美、“虛室生白”的心境之美,也是“弦歌不輟”的堅守之美、“生生不息”的創造之美……在主辦方看來,東方之美,從來不只是凝固的符號﹔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也不是簡單的元素堆砌。以當代視角激活文化基因,讓傳統文化“潮”起來、“用”起來,融入日常生活和城市氣質,才能打開更廣闊的文化創新空間,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何以東方美”啟幕活動匯聚政府部門、文博機構、學術界、藝術界、企業界等多個領域的代表。主題文化沙龍上,嘉賓們暢所欲言,共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求東方美如何與時代和合共生。

  “北京中軸線不只是一條貫穿城市南北的建筑軸線,更是一條不斷傳承、發展的城市文脈和歷史文化帶,是凸顯‘東方之美’的標識和紐帶。”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宋慰祖說。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事高艾以近年來頗為成功的舞台作品《隻此青綠》《唯我青白》《天下大足》等為例,表示隻有扎根傳統、守正創新,才能讓文化IP跨越時空,成為當代觀眾的情感共鳴點。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打開了東方之美的全新呈現方式。北京動漫游戲產業協會會長劉春剛關注到,近年來,“國漫+文旅”因其鮮明的IP形象、定向吸引性、互動體驗性和較大的商業化空間而備受關注,他認為北京可以圍繞千年古都的文化古建和旅游資源,進行國漫IP化開發,推動以古建筑為內容的文旅商融合新空間的拓展。

  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館長薛儉談到該館推出的“爆款”文創——天宮藻井冰箱貼,表示許多觀眾持冰箱貼與天宮藻井合影打卡,在仰望千年星空的同時,感受中華美學之韻。

  當晚,以綠瓦紅牆的慶成宮為背景,一場呈現東方美學意蘊的沉浸式文化秀上演。

  8名演職人員扮演的琴師、棋士、書法家、畫家、詩人等人物角色引導觀眾入場,帶領觀眾走進一個古今交融的東方美學時空。彝族煙盒舞《馬纓花》熱情歡快,草原音畫《戈壁之歌》悠遠綿長,展現中華文化的多彩之姿﹔節目《舞武相生》將舞蹈與武術創意融合,影戲新編《嫦娥奔月》將彩繪皮影與現代光影交織變幻,新國風跨界演繹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歌手與小朋友共唱《弦歌不輟》,詮釋中華文化的薪火相承﹔詩樂節目《何以東方美》中,今人與古人對月吟誦,在詩意中呈現東方之美的一脈相承、汲古開新……新國風舞蹈、非遺小劇場、新民樂、詩樂等節目接連登場,在北京中軸線上奏響東方美學新弦音。

  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表示,在北京中軸線上的先農壇啟動“何以東方美”文化傳播項目,並在慶成宮舉辦文化秀首站活動,是對中華文明的一次遙遠回望,也是對文化自信的生動詮釋。

  據悉,“何以東方美”文化傳播項目將啟動系列巡展,持續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傳播,奏響與時代共振的“文化交響”。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