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優秀典型案例!看青神企業如何“雲智造”闖出新天地

德恩精工正在打破傳統制造模式,邁向智能制造時代。甄植林攝
日前,國家工信部正式公示“2024年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優秀典型案例”名單,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恩精工”)憑借“雲智造模式下的通用零部件行業新型工業化創新發展”項目上榜,成為四川省6家上榜企業之一。這家位於青神縣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在用實力証明:創新不分地域,敢闖就有出路。
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生產全流程數據實時可見,3D視覺抓取精准識別零部件,自動規劃路線、自動避障的AGV小車在產線倉庫間忙碌奔走,端到端鏈接覆蓋上下游全產業鏈……德恩精工已建成完整數字化產業鏈體系、自主研發生產的FMC柔性制造單元系統以及由“3D視覺抓取+AGV小車+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構成的無人化加工的數字化車間。“這些設備都接入了我們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了從訂單到交付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能有效解決小批量、多規格定制化產品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物料轉運柔性度低、人工依賴度高、換線成本高等難題。”德恩精工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級已達到三級,關鍵設備數控化率和聯網率均達到100%,產品訂單交付周期也從40天大幅縮短至20天。
依托工業互聯網賦能,德恩精工還打通了產業鏈上下游,打造了“德恩雲造產業互聯網平台”,促進產業上下游企業向新型工業化模式轉變,推動整個產業鏈高效協同。目前,該平台已接入120余家上下游企業,涵蓋汽車、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多個行業領域。“現在這些工業產品也可以‘網購’。接入雲平台的公司既是買家也是賣家,大家分享各類供需信息,以集採價格進行交易,實現從訂單到交付的全流程數據互通。”上述負責人介紹。
德恩精工在創新領域的成就,離不開青神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從組織專家團隊為企業“把脈”,明確“智能制造+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路徑,到協調解決用地、融資等23項具體問題﹔從在成都設立研發中心,搭建 “成都研發+青神制造”飛地模式,到開通“人才直通車”以“周末工程師”方式引進7名博士,與職業院校共建“德恩班”定向培養技術工人﹔從設立24小時企業服務熱線,推行“企業點單、政府代辦”服務模式, 到以德恩精工為標杆打造“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微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縣域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50家……青神縣不僅當好了“戰略參謀”,做好了“資源樞紐”,也建好“創新生態”。(甄植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