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聯動”聚合力 遂寧大英煥新社區“新肌理”

鹽井街道花園街社區地處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城中心城區,是大英縣最大城市社區之一。近年來,該社區堅持深化“五社聯動”機制內涵,廣泛凝聚各方資源力量,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需求導向、項目運作、專業承接、五社聯動”的工作格局,趟出了一條“五社聯動”助推“三區共治”的基層治理新路子。該社區也先后榮獲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型試點社區等榮譽稱號。
場景聯造 陣地功能不斷完善
走進花園街社區內的花樣鄰裡館,但見窗明幾淨、桌凳擺放有序,在培訓室內,志願者老師正面向周末放假的孩子們,開展課外活動。
“自從花樣鄰裡館投用后,我們就習慣周末將孩子帶到這裡來。”花園街社區居民李成亮說,孩子在這裡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生活技能和課外知識,而且有專門的照看,作為家長特別放心。
“為了盤活這1200平方米的空間,我們聚焦社區活動陣地‘功能分化’現狀,打造起‘五社聯動綜合體’—花樣鄰裡館。”花園街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利用陣地換資源的方式運營,引進10來家社會組織在花樣鄰裡館開展各類培訓活動。目前,花樣鄰裡館集社區共治場景、社會組織孵化、志願者隊伍培育、社工服務站、兒童托管、直播帶貨、職教培訓等20余項功能於一體,讓公共服務像商業綜合體一樣集聚,滿足全年齡段人群需求。
記者了解到,花園街社區還將轄區原有閑置地塊進行便民、親民化空間改造,串點成線,形成“一體一街兩中心”15分鐘社區黨群生活圈,居民不出社區即能享受集學習教育、兒童托管、養老護理、文藝娛樂、身心棲息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據統計,截至目前,該社區依托打造起的各類場景,累計開展防范養老詐騙培訓近20次,鏈接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在轄區內開展活動28場次、覆蓋71個小區,受益群眾1萬余人。
隊伍聯建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日前,花園街社區部分居民找到社區居委會反映,轄區內寸塘口河沿岸的垃圾較多,環境比較臟亂差,亟需治理。
“接到情況反映后,我們一時間將該問題納入年度A級需求,專題研究解決辦法。”花園街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建立長效機制,他們當即組織社區黨員和居民成立的大媽護河志願服務隊,定期開展沿岸巡邏、守水護水,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上報。
“經過整治,河岸的垃圾被清理干淨了,護河志願服務隊定期巡河也保証了河岸的整潔。”花園街社區居民劉宇表示,現在,每天晚上飯后,都喜歡到寸塘口河沿岸散步逛逛。
記者了解到,大媽護河志願服務隊的效果立竿見影,這一工作模式,也獲得四川省水利廳認可。
“我們社區幅員面積2.7平方公裡,現有小區71個,常住人口21697人。為了服務好轄區居民,我們建立了社區居民‘培訓、關愛、服務、解紛’四大類需求名目,細化40余項服務項目,並按照A、B、C、D級分類與之匹配服務資源,並根據社區服務項目名錄,積極引進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做到需求與供給兩平衡、服務供給不掉隊。”花園街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他們以黨建聚合力工程為抓手,將轄區優質力量引進來,組建“朝花·共識”共建隊伍,形成以社區干部隊伍為主心骨,社會慈善組織、無職黨員、社會志願者、熱心愛心人士為輔助的基層治理“朋友圈”。
據統計,截至目前,花園街社區已引進社會組織24家,孵化培育社區自治組織8個,組建志願服務隊伍10支,志願者達3275名,開展群眾聯誼活動60余場,讓居民群眾在社區有“家”更有“為”。
項目聯動 社區品質提檔升級
“晚飯抓緊吃,晚上要放‘壩壩電影’。”近日,在花園街社區的活動廣場上,花園街社區為轄區居民播放了一場‘壩壩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當天晚上8時,電影准時放映。記者在現場看到,活動廣場的台階上坐滿了居民,更有居民自帶小板凳就坐前排。
“我還是小時候看過‘壩壩電影’,那個時候在農村,一到晚上放‘壩壩電影’,全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特別鬧熱。”花園街社區居民李國祥說,花園街社區特別有人情味,大家鄰裡之間坐在一起看“壩壩電影”,不僅豐富了業余生活,還增進了彼此感情。
“我們社區單位退休干部職工較多,該群體對紅色文藝需求強烈。”花園街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說,他們了解到居民訴求后,賡即打造“紅色壩壩影院”,定期播放紅色電影。截至目前,共播放50余場次,觀影群眾達3000余人次。
記者了解到,花園街社區聚焦服務項目“匹配不准”現狀,緊盯群眾急難愁盼,深度挖掘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開展“清單化”日常服務和“訂單化”專項服務﹔同時,依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四個萬家”“今天我是書記”等制度機制,策劃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實事項目和急難愁盼事項﹔此外,對“五社”進行關聯性培育和發展,策劃整合資金渠道和項目資源,充分激發“五社聯動”的內部驅動力和衍生活力。(唐洪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