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在西子湖畔發出誠摯邀約!2025“蓉漂人才薈”浙江大學專場活動舉行

2025年04月02日16:47 |
小字號

4月1日,由成都市委人才辦主辦,成都市人才發展促進中心、武侯區委人才辦、青羊區委人才辦、青白江區委人才辦、新都區委人才辦、金堂縣委人才辦聯合承辦,成都人才發展集團協辦的2025“蓉漂人才薈”浙江大學專場活動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以“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為主題,聚焦人才需求,深化校地戰略合作,誠邀英才選擇成都干事創業,共享城市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圖片

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慧,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委人才辦主任鄧濤出席活動並致辭,成都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國資委等市級有關部門以及成都23個區(市)縣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浙江大學四川校友會代表,浙江大學優秀在蓉校友代表,成都重點企事業單位代表,高校青年人才代表等參加活動。

“蓉漂”引才工作站授牌

誠邀青年學子來蓉發展

成都與浙江大學合作緊密、互動頻繁。在推介會上,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慧表示,成都是創新活力迸發、文化底蘊深厚的天府之國。近年來,成都將人才的需求與城市的戰略、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打造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高地。浙江大學高度重視與成都市的人才交流與輸送工作,許多浙大校友也在成都的沃土上扎根成長。本次招聘活動提供的崗位與浙江大學的學科優勢高度契合,鼓勵浙大學子們把握機遇、勇敢追逐夢想,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新時代浪潮中並綻放光彩。

人才如活水,城市似江河,活水激蕩方能江河奔涌。成都連續16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連續6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僅去年就有超過51萬年輕人來蓉創新創業,拼搏奮進的創新創造之城魅力持續綻放。

圖片

推介會現場簡要介紹了成都選調生政策,發布了成都市國有企業機會清單。活動還攜手浙江大學建立“蓉漂”引才工作站,並舉行授牌儀式。工作站將發揮招才引智“前哨站”、就業創業“信息站”、高校青年人才“服務站”作用,面向城市發展、產業發展等人才需求,開展人才和項目資源收集分析、城市發展環境推介、就業創業政策宣傳等工作,實現引才關口前移、常態長效在校引才,建立校地合作新模式。

武侯區代表成都市五區縣,圍繞各區(縣)區位優勢、產業發展、創新資源、政策支持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推介,充分展示了區域魅力與機遇。武侯區針對各類人才對留蓉安居、教育醫療等方面的關注重點,推出“十個無憂”定制化產業園區人才政策包,以貼心保障助力人才安心創業、追逐夢想。

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科技帶頭人、研究員鄧萬濤作為地道的“蓉漂人”作交流分享,他用“幸福感”三個字表達了從浙江大學畢業后來到成都工作、生活的感受。他表示,選擇成都是對生活美學的極致詮釋、是對事業舞台的多元展示、是對國家情懷的生動踐行,他向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發出邀約,誠邀各位學弟學妹匯聚蓉城。

近90家重點單位齊聚

近400個優質崗位“職”等你來

推介會后,一場線下雙選招聘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新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招聘會現場設置了政策咨詢區,成都市有關部門耐心解答求職者關於創新創業、人才安居、人才落戶等方面的疑問,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成都的人才政策和發展環境。“成都這幾年產業發展迅速,機會很多,大家躍躍欲試。”招聘會現場,大學生們紛紛表達著對成都的向往。

據統計,本次活動共組織成都市近90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參會,現場匯聚了成都銀行等金融機構,成都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市屬國有企事業單位,太行國家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省機械研究設計院、成都國營錦江機器廠、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陸港樞紐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川鍋鍋爐有限責任公司等重點單位,提供近400個優質崗位,招聘1500余人,涵蓋航空航天、電子信息、人工智能、臨床醫學、金融等多個領域。當天,招聘會現場吸引浙江大學等杭州地區高校700余名畢業生參與。

博士/博士后專場座談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重點企事業單位開展高層次人才引進宣講,吸引了博士生踴躍參與。成都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對省、市、區三級博士及博士后專項人才政策進行了解讀。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博士生郭奕邑表示,成都作為新一線城市有著獨特魅力,非常希望能將個人夢想融入成都現代化建設。

校地合作雙向賦能

創新資源與成果轉化雙向對接

為了讓浙江學子更加了解成都,活動還專門開展了“蓉漂”有獎知識競答,最快答對問題的六位同學獲得了充滿成都特色的“蓉漂大禮包”。活動現場還設置了“蓉漂”文創集市、“蓉漂”賽事區、“蓉漂”非遺區,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充分展示天府文化的魅力和“三城三都”的活力。

專場活動后,鄧濤帶隊考察調研了浙江大學流體動力基礎件與機電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加強了成都與浙江大學等高校的聯系與合作,為高校學子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成都吸引大量優秀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礎。

記者:胡曉梟

編輯:杜仲影

來源:武侯發布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