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生態環境雲端 “靶向”執法,“無事不擾” 式監管助發展

氨氮0.015mg/L、COD(化學需氧量)16.091mg/L……在成都市青羊區一涉水企業的排水在線監測室裡,總磷·總氮水質在線分析儀、水質自動採樣器、標樣核查儀等機器正在運行,監測的數據同步上傳至7公裡以外的成都市青羊生態環境局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系統中,執法人員在線上即可獲取各項指標數據,實行“雲端”監管。
企業的雲端平台。黃成薇供圖
數據實時傳送 智慧監測風險
一頭是放置在排污企業裡的設備,一頭是監管部門的系統,如何實現鏈接?走進企業排水在線監控室,數台大小不一的智能化機器布局在空間內,各自運轉又密切相連。
工作人員介紹,水質採樣器外接了水泵,每15分鐘對水泵輸送的水源進行採樣,每2個小時會將8次採樣結果進行綜合匯總,再通過管路把水樣輸送到總磷·總氮水質在線分析儀、水質自動採樣器、標樣核查儀等儀器,對水樣的PH值、COD、氨氮、總磷等12項關鍵指標進行分析,所有的數據“集成”到環保數採儀后,同步傳輸至青羊生態環境局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系統與基礎數據庫系統,形成動態可視化的監控網絡。
在青羊生態環境局的辦公室,工作人員點開該系統進入一企業或單位的雲端平台,水流量、PH值、COD、氨氮等關鍵指標的數據一目了然。青羊執法支隊副支隊長馬賽一邊操作一邊介紹,該系統以物聯網技術為紐帶,被監管單位或企業的水質通過自動監測設備將數據上傳,管理者通過電腦或手機APP,即可隨時查看各排污單位生產運行狀態,如同擁有“千裡眼”般掌握全局,形成全天候、全流程、全要素的監測體系。
該系統還搭載了自動預警,通過分析企業歷史數據、行業基准值、環境容量等要素,當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波動時,系統會自動觸發預警機制。馬賽說:“如果有預警提示,我們會分析預警原因,指導其優化治污工藝,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如果需要線下指導解決的,我們也會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核查處理。”
企業排水在線監控室。黃成薇供圖
雲端“靶向”執法 “無事不擾”精准監管
智慧監測系統的運用,既減少了對企業的檢查次數,又提高了非現場執法效率。馬賽說,從環境執法方面,智慧監測系統推動監管模式實現了從“撒網式”排查轉向“靶向”執法。青羊區各類涉水、涉氣等企業較多,以前執法人員隻能通過不定期走訪和檢查來實現日常監管,不僅費時費力,還會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現在,通過“雲端”監管,可實時採集企業相關數據,掌握全區重點企業生產情況,結合智能分析和預警,及時發現企業設備故障、數據異常等問題,精准鎖定企業需求,既提高執法監管效率,又減少了對企業的打擾,實現“無事不擾”精准監管,不斷為企業優化營商環境。
目前,青羊生態環境局依托全市生態環境移動執法系統、全國排污許可平台、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與基礎數據庫系統等線上監管平台,建立以在線監控、用電監控為主,車載走航、便攜式監測、視頻監控、數據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多源“非現場”監管體系,同時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運用,實現了對全區9家重點排污單位實行全天候精准監管,環境監管進入“智能感知+精准治理”新階段。
“比起從前不定時的迎接檢查,如今的環保監管更像貼心的‘雲管家’',在線上就能發現問題,還能在雲端指導我們優化生產環境舉措,最大限度減少了對生產的干擾。”某涉水企業負責人表示。(黃成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