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瀘州龍馬潭:農旅項目“巧”組合 實現“四兩撥千斤”

2025年04月01日18:4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日,瀘州市龍馬潭區胡市鎮來寺村科普勞動實踐基地的赤鬆茸迎來了採摘期。一朵朵肥碩的赤鬆茸破土而出,引得許多市民前來採摘體驗。

基地內,一株株赤鬆茸三五成群,頂著褐色的“小腦袋”破土而出,渾圓飽滿、莖稈挺立,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前來踏青的游客刨開遮陽的稻草,親手採摘一顆顆帶著泥土氣息的赤鬆茸,收獲這份來自春天的驚喜。

“美景、美食結合在一起,還能體驗採摘的樂趣。”市民李雨珈說,“今天和閨蜜們一起來玩感覺很不錯,周末還會帶著家人來,這個地方多玩幾趟都不會厭。”

採摘結束后,李雨珈和閨蜜們一起把赤鬆茸提到山下村集體公司經營的餐廳加工,把春天的新鮮“好禮”搬到餐桌之上。經過餐廳廚師的一番操作,鮮美的赤鬆茸燉鴿子、清香爽脆的清炒赤鬆茸等菜品就上桌了,一群人圍坐一起,品嘗自己親手採摘的美味。

“今天我和姐妹是到這裡來春游的,沒想到這裡還有這麼多項目可以讓我們體驗、游玩,特別是採蘑菇,採摘后還可以在這裡的餐廳加工來吃,這一趟很值!”市民李小英品嘗著自己親手採摘的美味,興奮地說。

據了解,來寺村科普勞動實踐基地緊鄰沱江支流瀨溪河,由高標准農田打造的有機高粱基地與瀨溪河流域生態治理項目在這裡交匯,是當地踏青賞春的好去處。而作為村集體經濟項目,今年,來寺村特意將赤鬆茸種進了村裡的科普勞動實踐基地且緊鄰基地裡唯一的餐廳。赤鬆茸採摘與就近加工、品嘗,賦能基地更加豐富的體驗和消費場景,基地春景與餐飲帶來的游客又解決了赤鬆茸的銷售難題,兩者搭配更是促進了當地農旅融合發展。

“平時我們這裡有平均每天有五六桌客人,赤鬆茸成熟后,人數有明顯增加,周末人多的時候能有十多桌。”龍馬潭區胡市鎮來寺村瀑布餐廳管理人員李成秀說。

龍馬潭區胡市鎮來寺村第一書記牟望介紹,村裡將赤鬆茸種植基地重新選址到餐廳旁,融入研學基地文旅發展項目,就是想要實現1+1>2的效果。從目前經營狀況來看,原本10多萬元產值的赤鬆茸種植項目,在這種巧妙的搭配和組合下,預計能達到30萬元的總收入,實現農旅融合的“四兩撥千斤”。

除此之外,來寺村還充分挖掘農田“碎片時間”價值,實行“高粱+向日葵”輪作模式,以花為媒鏈接三產。“接下來,我們將利用高粱移栽前的農閑空地,打造向日葵園﹔同時,項目區內集裝箱式集市正在籌備,預計今年5月就能呈現賞向日葵+購農特產品的農旅消費場景,實現村集體經濟和周邊農戶的雙向增收。”牟望說。(羅興、楊鬆林)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