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騙局”引起熱議
這些水果界的“大忽悠”,你可買過?

近幾年,果蔬界各種新名字、新品種層出不窮,有的是最新科研成果或地方特色,但也有不少是渾水摸魚。話題“水果騙局”近日就引起熱議,引發眾多網友吐槽“踩過的坑”。
水果西蘭花
蔬菜名字上加個“水果”的噱頭,再來句“一個所含膳食纖維頂15根香蕉”,讓這種西蘭花價格瞬間翻幾番。這聽起來高端的水果西蘭花,其實是從大西蘭花上切下來的,或是沒長開的殘次品。
藏烏梨
商家將普通梨通過高溫加熱,使表皮氧化變黑,偽裝成高原特產“藏烏梨”,並虛構其具有“富硒”、“抗癌”等功效,以高價售賣。
爆炸桃
聽名字就很“炸裂”的水果,實際上就是裂口的冬桃。這種桃子在成熟過程中,由於吸收了過多水分和營養,果肉膨脹,導致果皮裂開,在果園收購時屬於次品。
商家利用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將其包裝成網紅水果,不僅騙你的錢,還會影響你的健康。因為裂口處很容易腐爛變質。
野生獼猴桃
野生獼猴桃確實存在,它們長在深山,但這種果子不僅產量低,採摘過程也非常艱難。
景區裡售賣的“野生獼猴桃”,大多是獼猴桃種植基地裡,那些長不大的小獼猴桃,也屬於殘次品。
辣椒芒
辣椒芒號稱“果核細如牙簽”,隻憑這一點就讓“芒果控”瘋狂上頭。
但真相是辣椒芒是貴妃芒果樹上發育不良的畸形果。因光照不足、生長環境差等原因,芒果個頭偏小,果核也小,有的呈牙簽狀。
金西梅
晶瑩剔透的金西梅,賣相可人,口味齁甜,但金西梅與西梅並無血緣關系。
不過是商家用糖精、色素和防腐劑腌制“廢品”小桃子,使其外觀晶瑩剔透,冒充新鮮水果,以高價售賣,景區常見,也被稱為“景區刺客小吃”。它還會換“馬甲”,比如黃金果、香檳果、金香果……
文圖綜合央視網、農民日報
聲音
別讓“藏烏梨”騙局
坑了產銷兩頭
近年來,水果消費市場火熱,加上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大大縮短了農產品的出村之路,但有不法商家從中看到了商機,頻頻在產業鏈中渾水摸魚,謀取利益,欺騙消費者的花樣也層出不窮。
比如,有的商家通過標簽造假,用名不副實的水果冒充地方的名優果品,給當地辛苦培育起來的品牌抹黑。
以最近水果市場上的“藏烏梨”騙局為例,商家宣稱這種黑皮梨系“世界之巔、川藏特產”,是名優果品。但有媒體調查發現,這種梨並非產自西藏高原,而是收購普通梨后,經高溫將其加工成黑皮梨。
“藏烏梨”的騙局何以形成?從進入市場以來,“藏烏梨”價格不菲,主要是因為商家在營銷中虛構這種梨來自高原的稀缺屬性,同樣是黑皮梨,卻有不同於凍梨的口感,使得喜歡嘗鮮的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從商家角度來看,經過高溫加工的梨除了不易保存外,入口后對消費者健康沒有危害,所以商家更敢肆無忌憚地進行欺詐營銷。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不容忽視,那就是生產端。事實上,每當有涉及農產品的騙局出現時,總會有農民或多或少地受到連帶傷害。解決好這些問題,是對農民合法權益的保障,是對當地農產品品牌的保護,也是給消費者一個交代。
對待類似“藏烏梨”的騙局,需要有關部門及時出拳,嚴厲打擊,及時下架虛假產品,對不法商家進行審查,將常態化監管落實到果業市場的各個環節。此外,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消費者防騙意識,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期待多部門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