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綠意濃 成都田間耕作忙

成都廣袤田野生機勃勃。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成都廣袤的田野裡也忙碌起來。一片片平整的高標准農田內,農戶忙碌的身影與現代農機、智能生產設備交織成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為成都全年糧食豐產、農業增效按下“加速鍵”。
忙備耕
5月底前大春播種全部完成
“轟隆隆……”早春的邛崍市桑園鎮童橋村的土地上,旋耕機來往穿梭,一片繁忙景象。這裡剛剛完成了新一輪高標准農田改造,農機手熟練地駕駛著機具,對土地進行翻耕、耙平,為即將到來的水稻育秧做好充分准備。
“我們准備3月底開始育秧。”四川天府糧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現場管理人員羅國林告訴記者,目前的工作是要把土粉細、晾干,培養好基質土,爭取4月20日之前完成育秧,5月份插秧,5月底大春播種全部完成。
春耕備耕是全年農業生產的第一仗。和童橋村一樣,邛崍市各地田間都已忙了起來。據該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邛崍預計油菜種植面積近10萬畝,小麥種植面積11萬余畝,目前正在積極推廣使用農業新技術、新裝備,助力春耕生產跑出“加速度”,爭取今年糧油產量比去年再增長。
忙育苗
第一批鮮食玉米移栽下地
走進位於溫江區萬春鎮和林村的四川卓豪生態農業科創園,春耕的序曲已然奏響。放眼望去,不遠處的育苗棚裡,玉米種子已經冒出嫩芽,整齊排列在育苗盤中,不遠處整齊劃一的田壟上,10多名工人正在移栽玉米苗,緊鑼密鼓地開展早春鮮食玉米的種植工作。
“這是今年早春種植的第一批鮮食玉米,共有24個品種,最早一批6月就能上市。”四川卓豪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德華說,園區致力於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集成、展示、示范、培訓與推廣,去年示范種植了蔬菜品種900多個,今年還將增加茄科類、瓜類、豆類、十字花科等更多優質蔬菜品種,進一步推動“溫江造”農業生物技術、農業科技服務形成更大示范帶動效應。
除了干得熱火朝天的工人們,田間幾位專家正在觀察作物長勢。據悉,當下正值田間作物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為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溫江區農業農村局聯合川農大、市農林科學院專家,省、市、區農業技術推廣站成員,以及農機合作社相關人員,將技術和服務送到田間地頭,解決春耕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全力為春耕備耕保駕護航。
忙管理
1200畝小麥 無人機施肥
驚蟄剛過,當下也是田間作物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在董家埂鎮小河村糧油產業園裡,1200余畝小麥正值生長中期,平整的麥田連綿成片,風吹麥浪、此起彼伏。四川嘉屹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屹洲農業)的工作人員操作著無人機,正在對小麥進行殺虫追肥工作。
“像小河村這1200余畝小麥的施肥工作,三個人操作三台無人機,一天就能完成。”據悉,通過合理運用農機設備和農業技術手段,不僅可以有效抑制農作物病虫害大面積發生,還能大幅降低化肥、農藥等農資成本以及人力成本。
“得益於成都東部新區廣袤的高標准農田,為我們實現機械化、智慧化生產提供了基礎。”據嘉屹洲農業工作人員介紹,公司在成都東部新區共計流轉高標准農田7300余畝,在去年10月已經全部完成小春小麥的播種,目前正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將充分利用“天空地一體化”數字管控系統,從管理和技術兩個維度為大型種植農場賦能。(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泳 受訪單位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