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鄉親們都說:“這田種得值!”

人民網記者 朱虹
2025年03月03日15:0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去年,我們專合社2500畝水田全程發力,其中600畝高產競賽田交出‘雙季畝產1110公斤’的亮眼答卷!中稻750公斤、再生稻360公斤,按市場價算,每畝淨利潤900元!”今日,在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瀘縣粟喻糧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世超分享了合作社在糧食生產方面的一些經驗和成果。他說:“即便普通田塊,畝均淨賺400元。鄉親們都說‘這田種得值!’”

成績背后,合作社有三大“法寶”,劉世超用了一句話概括,就是:“機械化打底、良種發力、技術護航,讓土地生金、農民增收!”

第一,向“高標准”要效益!

農田是糧食的根。在縣裡支持下,合作社自籌280萬元,把2500畝水田改造成“旱澇保收、全程機械化”的高產田。新建提灌站、統一宜機化,插秧、收割“一條龍”,每畝省下300—400元人工費。過去10個人干的活,現在一台機器搞定,效率翻倍!

第二,向“一粒種”挖潛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省農科院專家指導下,合作社選定再生力強、抗倒伏、適合機收的優質品種。中稻收割后,稻樁低留10公分,再生芽“噌噌”冒,萌發率提高30%!用社員老張的話說:“這稻子割一茬,還能再長一茬錢!”

第三,向“精細活”搶產量!

種田如繡花,細節定成敗!合作社卡准“四早”節點:早育苗、早移栽、早晒田、早施肥。4葉秧苗4月前下田,插秧密度精准到“9寸×6寸”,每畝1.2萬窩,通風透光不擠苗﹔中稻收割前晒田控水,留樁收割后淺水促芽,齊穗后5天追施15公斤尿素,粒粒飽滿壓彎稈!

劉世超說,未來,合作社要干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打造“噸糧田”升級版。把高產田從600畝擴展到1000畝,單產再提10%,讓更多土地“一季變兩季、畝產過噸糧”。

第二件事,探索“稻蝦共生”新模式。在保証水稻產量的基礎上,每畝加養一季小龍蝦,預計增收3500元。稻田裡養蝦,蝦肥稻更壯,生態又賺錢。

第三件事,打響“瀘川庄園”金招牌。聯合重慶榮昌企業,建加工廠、做精品米,讓稻米從田間直通餐桌,品牌溢價多賺三成。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