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四川元素閃耀2025蛇年總台春晚

2025年01月29日08:09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川元素閃耀2025蛇年總台春晚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以下簡稱春晚)和觀眾如期相約,在“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主基調中,整台晚會匯聚歌曲、舞蹈、相聲、小品、戲曲、武術、魔術等各類型節目,與全球觀眾共享年味,同慶新春。

  記者留意到,整台晚會蘊含著諸多四川、成都元素。不僅有李宇春、譚維維、王錚亮、郁可唯等川籍歌手奉獻精彩的歌舞表演,川劇、成都漆藝等省市非遺也驚艷亮相。

  吉祥物、川籍歌手、成都童聲廠牌……

  蛇年春晚“含川量”超高

  蛇年春晚吉祥物形象“巳升升”收獲許多觀眾喜愛,它靈動活潑的五官設計參考了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蛇形器的歧羽紋、臣字目等紋飾,既憨態可掬,又蘊含美好寓意。

  春晚舞台上,多位川籍歌手亮相,為觀眾帶來精彩的節目。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川籍歌手譚維維,用一首豪邁的《潮起舞英歌》展現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英歌舞的颯爽風採﹔成都歌手李斯丹妮和四川籍歌手海來阿木參與到喜劇歌曲節目《妥妥的》的表演中。成都歌手王錚亮參與演唱歌曲《登高》,成都演員楊恩又亮相湖北武漢分會場《星漢耀江城》﹔鄒敬園、鄧雅文兩位川籍奧運冠軍與陳奕迅一同合唱《孤勇者》驚喜亮相,這也是兩位健兒首次登陸央視春晚。

  成都歌手李宇春與易烊千璽共同演唱歌曲《一起China Fun》,這首歌是一首由全球網友共創共唱的歌曲,向四海賓朋發出來中國過新年的邀約﹔四川籍歌手郁可唯演唱歌曲《如意》。在此前接受採訪時,郁可唯表示,自己演唱的這首歌曲應該是千家萬戶每次在過年的時候期許的一個非常簡單的願望,就是希望大家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能事事如意﹔而在歌曲《過年好》的表演中,也可以看見川籍藝人吳磊與張含韻的身影。

  此外,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妞妞合唱團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銀河少年電視藝術團為全國觀眾帶來歌曲《玉盤》,這首歌曲由四川音樂學院譚淇尹作詞作曲,成都葫蘆文化楊檸豪擔任制作人。歌曲曾獲得四川省首屆原創歌曲大賽一等獎,充分展現出成都國際音樂之都建設的成果。譚淇尹同時也是葫蘆童聲廠牌創始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直言,“我們作為成都的原創童聲廠牌,很榮幸能夠登上春晚的舞台,也受益於成都國際音樂之都建設的眾多政策支持和資源平台搭建等,這使得廠牌能安心創作出好作品。”

  另一組合唱節目《我的家》中,來自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工作者與全國40多位生態文明建設者代表同台共唱“我的家,到處都是綠的”,展現了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語言類節目中,還有兩位來自“成都造”綜藝《單排喜劇大賽》的新人——姚堯和李源澈,兩人與艾倫一同,帶來一個關於直播的喜劇節目《點點關注》。

  攜成都漆藝等13項非遺技藝開場

  “東方美學+現代科技”完美融合

  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屆春晚,導演組將各類非遺元素巧妙融入舞台呈現、節目編排和視覺包裝之中,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雋永魅力。春晚舞蹈編導李亞迪表示,“我們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把傳統的與一些時尚類的點融合展現,讓年輕人看得懂、喜歡,也讓長輩們能有共鳴感。”

  一雙巨大的蝴蝶翅膀緩緩舒展,融合了濰坊風箏與織金工藝的獨特魅力,緊接著,仿生蝴蝶從遠方翩翩飛來,環繞在她的身旁輕盈起舞,在一場充滿科技感且與東方美學相互交融的創意開場秀《迎福》中,來自四川的傳統文化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一襲金色漸變長裙的舞台造型令人印象深刻,這一造型巧妙地將植物染、青神竹編、螺鈿、成都漆藝、羌繡、英山纏花等13項非遺技藝融合其中,對傳統文化之美進行了精彩的詮釋。據她透露,在收到總台春晚導演組的邀約后,得知晚會將呈現大量非遺元素,十分激動。與導演組及服裝組多次開會后,雙方最終敲定了演出服上的多項非遺元素。

  李子柒拜訪了湖北黃岡、江蘇揚州、北京等多地的非遺傳承人,學習相關技藝,共同創作而成。整件長裙由傳統植物染料染色技藝制作而成,衣服上身的紋路採用了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背后舒展的蝴蝶翅膀融合了濰坊風箏和織金工藝。配飾上,李子柒衣服兩側懸挂的是以繩結技藝制作的瓔珞,右腰、肩膀以及手持的三朵花分別用到了北京絹花、青神竹編和英山纏花工藝,身上其余花飾則結合了揚州絨花工藝。她頭上的桂花發飾則採用了牡丹瓷工藝,還有兩種發飾分別結合了螺鈿和成都漆藝。李子柒表示,能在總台春晚展示這件由全國各地非遺傳承人共同創作的作品,並記錄他們的創作過程,可以讓更多人關注非遺。“我想他們能夠更多地被看見,他們比我更值得被看見。”

  從1983年至今,每年一次的春晚,構成了一代代人溫暖的集體回憶,成為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年俗,也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超大規模的文化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表示,傳統文化遍布晚會現場,在海內外觀眾中引發情感共鳴,實現共情效應。在他看來,春晚早已超越了其本身意義上的文藝晚會屬性,成為全球文化盛典。(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盧星宇)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