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推動軌道城市高質量發展

成都軌道集團發布全國首個《綠智城軌發展白皮書》

2025年01月22日11:5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成都1月22日電 新質生產力、綠色轉型發展成為近日省兩會的熱詞。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年新征程,開局必爭先。為深入落實城市軌道交通綠色化、智慧化發展要求,1月21日,成都軌道集團發布《成都軌道交通綠智城軌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持續培育壯大軌道交通新質生產力,開啟打造全國“綠智城軌”典范新征程,推動軌道城市高質量發展。這也是全國首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超大線網級綠智發展規劃。

《白皮書》以“智慧蓉城”建設為牽引,以切實的運營需求為導向,以解決行業難點痛點為目標,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動力,構建“綠色城軌、智慧城軌、融合城軌”三位一體的科學發展體系,全力推動軌道與城市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

創新可持續打造綠色城軌

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對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至關重要。近年來,成都軌道集團科學分析城市經濟人口總量對空間承載力的需求,緊扣“雙碳”戰略等重大部署,創新提出“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交通出行結構模型,在業內首創“四前置”工作機制(運營前置、TOD前置、資源開發前置、市政配套前置),推動軌道城市高質量發展。

為全面保障市民乘客綠色出行、城市高效運行,《白皮書》提出,深入開展“綠色織網”行動,持續完善“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交通體系,進一步促進車站周邊配套交通接駁設施建設,加強與公交站點、出租車停靠點、P+R停車場、自行車停車場有效銜接﹔綜合考慮不同線路、不同時段客流特點,進一步推動多制式軌道交通網絡下跨線運營、無感換乘、快慢並行等運輸組織舉措的綜合應用,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安全的出行體驗。

打造更節能的綠色城軌,成都軌道集團還將持續開展牽引供電、通風空調、動力照明等系統的科研創新,實施“節能一站一策”,開展列車再生制動能量回收等技術應用,推動建設線網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形成地鐵線網能源管理“一張圖”,持續提升節能降耗水平。

新質生產力打造智慧城軌

賦能“智慧蓉城”建設

成都軌道集團在逐“綠”而行的同時,也在加速智能化升級,打造了首個地鐵全線網“三合一”智能乘客服務平台、中西部地區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線路、國內首創時速160公裡的市域A型車等,推進多媒體站台屏、電子門匾等智慧設備設施在資陽線、8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落地,推廣“同台換乘”“安檢互信”,讓市民乘客出行更便捷。

聚焦智慧城軌建設,《白皮書》提出,將堅持創新驅動,緊扣軌道運營和產業發展所需,圍繞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應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產品開發,構建覆蓋線路、車站、場段、車輛全方位的智慧體系,實現城軌交通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未來,乘客從進站、到乘車、再到出站,全流程會越來越智能、高效。

其中,在推進新一代智慧車站建設方面,《白皮書》提出,將圍繞乘客進站、購票、安檢、進閘、候車、出站全流程服務需求,在重點換乘站推廣應用智能客服中心,提供票卡處理、路徑導航、智能問詢等自助服務﹔試點智能客服機器人,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靈活、具有科技感的出行輔助服務。

“變聰明”的不只是車站,還有列車。《白皮書》提出,將打造“高安全、高智能、高品質、高便捷”地鐵列車,推出全國首條“常規全自動+車車通信”地鐵線路,應用司機操控台屏幕融合、可診斷智能配電系統等新技術,提高列車自主運行能力和運營效率。

高質量發展打造融合城軌

形成多元一體的城軌融合發展格局

建軌道就是建城市,通軌道就是通生活。《白皮書》提出,將促進新技術與軌道交通融合發展,實現城市軌道交通與區域、城市、產業、文化等環節有機融合,形成多元一體的城軌融合發展格局。

從“行”的便捷溫暖到“住”的舒適幸福,成都軌道集團有序推動24個TOD示范項目建設,商業年均開工量、持有量均位居全市第一。《白皮書》提出,將努力打造創新、開放、綠色、宜居、共享、智慧、安全的TOD未來公園社區新樣本,有力促進城市空間形態優化、功能配套完善和生活品質提升,為廣大市民提供豐富多樣、品質卓越的生活體驗﹔持續打造集智慧出行、網訂店取等多元功能於一體的軌道生活智慧服務平台,實現軌道生活線上線下融合貫通,加速構建軌道上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

逐綠而行,向新而生。成都軌道集團將加快建設綠智城軌,促進軌道與城市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兌現市民乘客對幸福出行的期待,助力幸福成都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王凡、實習生李岢洋)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