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聚焦四川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系列訪談②
劉清友:把成都理工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展現四川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部署要求,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的生動實踐,從2024年12月2日起,四川省委教育工委與人民網四川頻道聯合推出“人民網聚焦四川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人民網成都1月20日電 (記者劉海天)近日,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清友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分享成都理工大學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雙一流”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積極推動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在成都理工大學落地見效的實踐、成就和願景。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雙一流”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成理力量
人民網記者:感謝您接受人民網專訪。請給我們簡要介紹一下近年來成都理工大學高質量發展成就。
劉清友:近年來,成都理工大學黨委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雙一流”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了成理力量。
成都理工大學全景航拍圖。成都理工大學供圖
黨建引領,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學校黨委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建引領作用。近年來,通過“磐石強基”黨建工作品牌的打造,不斷完善基層黨建制度體系,提升了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5個,全省黨建工作標杆學院1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3個、“雙帶頭人”工作室3個,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1個,全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2個,全省優秀共產黨員2人,全省高校優秀黨員2人、優秀黨務工作者2人,四川省高校十大黨建創新案例1個,“四川省2021年干部教育培訓‘好案例’”1個,成功入選四川省高校十大“黨建工作品牌”,並獲全省推廣。
學科建設,驅動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在一流學科建設上,成都理工大學取得了顯著進展。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行列,“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成功躋身“2024軟科中國最好學科”全國第三名,學校在“2024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持續攀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地球科學、工程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化學、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入選四川省首輪“一流學科”建設行列,6個學科入選四川省“雙一流”建設貢嘎計劃建設行列。學校優勢特色學科鞏固發展。學校在四川省“雙一流”建設績效考評中獲得第一名。學校參與多個國內外一流平台建設和項目執行。由王成善院士等中國科學家發起和主導的深時數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 DDE)國際大科學計劃(簡稱DDE計劃),我校是最早且持續參與DDE計劃的單位之一,參與學科涵蓋我校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等優勢學科。學校深度參與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進一步深化理論創新與地質調查、技術研發與應用、地學人才培養,與校地企深化合作,推動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共同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作出新貢獻。同時,我們成功舉辦了“國際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沉積學大會”等重要學術會議,吸引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參與,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學術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
成都理工大學2025年新年晚會。成都理工大學供圖
改革賦能,創新人才培養。近年來,成都理工大學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出台《本科專業設置與優化調整管理辦法(試行)》,聚焦國家需求,對接社會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持續開展專業優化調整。“地質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成功入選首批四川省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發揮學科競賽育人優勢,賦能高質量人才培養。學校在“三大賽”中取得歷史性突破,首次獲得特等獎(或金獎)。學校挺進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單前三十強。成理校友在各條戰線捷報頻傳,多名校友履新重要黨政管理崗位,胡瑞忠、張水昌、唐菊興校友獲評“兩院院士”,校友多吉院士、唐菊興院士等獲評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校友熊盛青、周琦獲評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劉纖纖校友駐村工作事跡被《人民日報》社會版深入報道,充分反映了我校高質量育人成效,在廣大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中引起強烈反響。
科研創新,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學校科研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在《Nature》《Science》兩大頂級學術刊物發表高水平學術成果的歷史性突破,特別是近兩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立項數保持在較高水平,年獲批數量均超過110項。學校科研事業發展各項核心指標持續高速增長,科研體量顯著攀升,高水平人才隊伍規模快速增長﹔成功舉辦全國沉積學大會、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大會等學術盛會,學校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以上成就是學校深入推進有組織科研,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大力實施“珠峰科學研究計劃”,加快高質量師資隊伍建設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開放辦學,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近年來,學校以開放之姿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牛津布魯克斯學院通過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首次評估﹔舉辦2024成都國際友城高校聯盟校長交流活動﹔與厄瓜多爾中央大學開啟境外合作辦學新篇章﹔外籍專家凱斯·范·威斯騰(Cees Van Westen)獲得2024年度第五屆“金沙友誼獎”。學校獲批四川省海外領事保護宣傳教育基地,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成都理工大學首屆“校慶杯”微型馬拉鬆。成都理工大學供圖
以文育人,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學校持續加大高水平文化供給,滿足師生高品質精神文化需求。首屆校園微型馬拉鬆活動在成都校區鳴槍開跑,深刻詮釋了成理“攀登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師生藝術作品展、中國校園戲劇節(成都理工大學分會場)系列活動、超萬人規模的迎新晚會、青春歌會、新年晚會輪番登場,精彩紛呈,為師生送上一場場文化饕餮盛宴。
人才引育,筑牢發展之基。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持續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多名教師分別入選2024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杰青、海外優青,學校教師(團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國際沉積學家協會瓦爾特獎章、IAEG科學技術獎、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等榮譽。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高水平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支撐。
建議加深高校原始創新能力,開展聯合攻關﹔加快基礎類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人民網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進行了部署。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有哪些建議和意見?
劉清友: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建議。
一是加深高校原始創新能力,開展聯合攻關。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根本,也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高校應加大基礎科學研究統籌力度,聚焦關鍵性技術“卡脖子”難題,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和科研創新平台,加強基礎設施、儀器設備、研究經費等方面的支持,充分發揮自己在基礎研究方面主力軍的作用,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在此基礎上,高校應構建跨學科研究團隊:鼓勵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跨界合作,形成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團隊。以科研項目為核心,組建項目團隊,明確項目目標、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提高科研工作的組織性和效率,確保科研任務的順利完成。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體系。通過共享資源、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應用和產業化。
二是加快基礎類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礎學科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也是確保創新型人才持續補給的基石。加快基礎類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提升我國在國際科學競爭中競爭力的迫切需求。拔尖創新人才具有合理的素質結構和完善的知識結構,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儲備,能夠在未來推動基礎學科領域的原創性、顛覆性、引領性技術的發展,為解決國家關鍵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2024年我校將原數理學院調整為數學科學學院、物理學院兩個教學科研單位,新成立成都理工大學數學研究中心,挂靠數學科學學院。未來數學科學學院將從微分方程、計算數學等五個方向發力,建成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的四川省一流學科。我校還積極推進數字實踐平台建設,助力一流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於DDE平台數字地學實習基地建設”,完成整個實習區的精細數字底圖建設,教學路線數字露頭的建模、視頻資料。建成峨眉、馬角壩基地集科研、教學、實踐、科普教育於一體的數字地學實踐基地,實現教學資源與知識圖譜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扛牢壓實責任,做好組織傳達學習、宣傳宣講闡釋、理論實踐落地,積極推動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在成都理工大學落地見效
人民網記者:請您給我們分享一下成都理工大學貫徹全國及全省教育大會的情況。
劉清友:全國及全省教育大會召開后,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把學習宣傳貫徹會議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扛牢壓實責任,做好組織傳達學習、宣傳宣講闡釋、理論實踐落地等工作。
一是加強思想引領,把好前進“方向盤”。黨委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把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與學校中心工作相結合,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組織專題報告會、專題讀書會等傳達會議精神,校領導在《科技日報》《國家治理》《四川黨的建設》等黨報黨刊刊發理論文章。
二是強化學習宣傳,用足提升“工具箱”。全校各級黨組織扛起政治責任,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支部“三會一課”、線下宣講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加強學習宣傳,通過全媒體渠道集中反映報道生動案例,在全校掀起了學習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熱潮。
三是堅定使命擔當,扛起責任“硬肩膀”。學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高水平科技創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能源安全。積極政校行企合作,共同打造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積極推動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在成都理工大學落地見效。
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標識圖。成都理工大學供圖
為把成都理工大學建設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奮斗
人民網記者:站在新起點上,成都理工大學如何在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平台上,全面建設優勢特色更加顯著的高水平大學?
劉清友:站在新的起點上,成都理工大學將堅定不移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一體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為把成都理工大學建設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奮斗。
一是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領航定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國兩會、全國教育大會、省委十二屆五次、六次全會、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是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內涵發展。強化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干部隊伍,推動黨建工作質量持續提升,建強四川省特色馬克思主義學院,培優建強“兩支隊伍”,大力提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組織開展校內常規巡察,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三是以高水平學科建設驅動“雙一流”建設。持續深耕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學等傳統優勢學科,加大科研投入,匯聚頂尖人才。一方面,繼續實施“珠峰大科學計劃”,聚焦大平台、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持續用力,筑牢高水平成果產出高地,吸引行業前沿項目落地,促使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如在頁岩氣勘探技術研發上力求實現新突破,為國家能源戰略添磚加瓦﹔另一方面,優化學術生態,鼓勵學科交叉融合,地質學與環境科學、人工智能攜手,拓展研究邊界,催生新的學術增長點,提升學科綜合競爭力。
四是持續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對外實施“珠峰人才計劃”,面向全球招引“高精尖”人才,持續引進高層次人才﹔對內完善教師發展體系,從教學培訓到科研扶持全方位助力成長,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