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資中狀元街:文風武韻裡的城市文脈
1月20日入夜,內江市資中城區的狀元街車水馬龍,人流如織。春節臨近,家家門前挂起大紅燈籠,年味兒越來越濃。
狀元街初建於北宋時期,曾因歷史上出過趙逵、駱成驤兩名狀元而得名。這裡明清建筑沿街分布,紅軍大院、孫家祠堂、鐘家祠堂等院落保存完整,木柱架、吊腳樓、花格窗、滴水瓦……處處盡顯古韻之美。在狀元街入口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中文廟和武廟雄踞兩側。
白天,記者跟隨講解員顧靜,走進資中文廟。推開一扇扇朱漆大門,記者仿佛通過一本寫滿故事的典籍,觸摸到一座城市的文脈。
資中文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清道光九年遷至現址。走進文廟,一路見到七孔照壁、御書碑文、三孔連橋——狀元橋、全國最高孔子神位、大成殿上的十塊匾額等,這些文物無不彰顯資中厚重的歷史內涵。
顧靜介紹,除了上述提到的“五絕”,資中文廟還藏有“一奇”,那便是孔子站像。全國各地的文廟大成殿中,孔子形象普遍以冠冕庄嚴、正襟危坐之姿展現,唯獨在資中文廟,孔子是以站立之姿呈現。“因為孔子曾‘訪樂萇弘’。萇弘是資中人,是孔子的音樂老師。孔子在老師的家鄉站而不坐,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
在歷史悠久的資中古城,文廟不僅是建筑藝術的瑰寶,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春節期間,不少國學體驗活動將在文廟舉辦,吸引八方游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資中文廟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相距不遠的資中武廟,一場精彩武術對決已擺開陣仗:拳術剛猛有力、長刀青光閃閃、長棍舞動生風……“峨眉盤破門武術”在此上演。武術表演者矯健的身姿與武廟錯落有致的屋檐翼角相得益彰。
文武二廟相對而建,全國罕見,文物價值極高。資中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資中縣通過對文廟、武廟修繕保護,舉辦國學文化旅游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活動,讓文武二廟綻放時代光彩。
徜徉在資中武廟的三義祠外,當地精心打造的盤破門武術文化長廊吸引了記者的眼球。各類關於資中盤破門武術淵源、傳承的相關知識展示其中,讓游客一窺資中武術發展的源遠流長。
資中縣盤破門研究會會長張元勇介紹,近年來盤破門武術以資中武廟為傳播基地,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武術教育,起到良好的傳承效果。
文武並濟慶佳節。記者了解到,資中縣文旅集團正在武廟舉辦“萇弘遺墨潤古今 狀元故裡續華章”主題作品征集大賽,春節期間還將在此舉行“璀璨川蜀 溢彩資州”當代藝術作品展。“雙展聯動,一直持續到2月底結束,共同展現資中歷史文化風貌與現代藝術魅力。”資中縣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