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利州:以黨建鏈賦能產業鏈 助推紅梨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近年來,廣元市利州區積極探索產業集群黨建新模式,以集群黨委為牽引,堅持“強黨建、優服務、聚資源”發展思路,積極構建紅梨全產業鏈,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實現紅梨產業“量”與“質”的雙提升,全力打造中國有機紅梨之鄉。
以建強組織為支撐,夯實產業發展根基。一是完善組織體系。按照“產業關聯、區域相鄰、便於組織”原則,整合12個紅梨產地所在鄉鎮的62家種植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4家校(院)產學研合作平台,成立由區農業農村局牽頭,主要領導任書記的紅梨和食用菌產業集群黨委,有效打破企業、部門、院校壁壘。二是健全制度機制。建立健全紅梨和食用菌產業集群黨委工作規則,實行黨委聯席會和企業家懇談會議制度,明確會議召開頻率、議事程序和決策機制等11項內容,搭建“聽梨說”議事平台,採取一事一議、現場辦公、線上議事等方式,開展聯動會商13場次。三是建強骨干隊伍。成立由市管職級干部任組長的紅梨和食用菌產業專班,抽調2名農業骨干擔任重點產業村第一書記,脫產攻堅園區、廠房建設,新栽植紅梨3200畝,輻射6個鄉鎮(街道)9個村。
以優化服務為主線,增強產業發展動能。一是建強服務矩陣。圍繞紅梨產業整體布局,建立集群黨群服務中心1個,建成果蔬凍庫、智能分選、冷鏈物流等集配中心5個,構建“1+5”服務矩陣,為分選、分級、包裝、預冷、儲藏、展銷和銷售提供全鏈條全流程服務。二是強化科技支撐。開展“重點產業集群服務行”活動,組織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等品種選育、良種繁育方面專家2人,舉辦“梨清政策”沙龍、“永不分梨”等專場活動3場,指導建成紅梨母本基地500畝、篩選優良性狀單株100余株,轉化技術成果8項,收集保存優良資源600余份,紅梨種植規模達到1.68萬畝。三是加快品牌培育。實行“政府主導+公司主體”品牌建設機制,注冊“利州紅梨”品牌商標,積極爭創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利用國省農產品交易會和川陝甘電商直播基地,線上線下大力宣傳“利州紅梨”品牌及其產品,基本建成“區域公用品牌+基地自主品牌+國家地理標志性品牌”品牌系列。
以集聚資源為核心,提升產業發展質效。一是強化聯農機制。堅持“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聯農帶農機制,培育專業合作社20家,家庭農場36家,輻射帶動12個鄉鎮(街道)5萬余名群眾增收致富,通過收租金、掙薪金、分紅金等方式,實現年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二是開展人才聯育。依托利州紅梨核心示范園,聯合勝男農業公司打造紅梨培訓基地,緊盯職業農民、種植大戶等對象,開展“點單式”培訓100余人次,培育農技專業人員和鄉村新業態人才30余人。開展“雙向培養”,發展4名優秀產業人才入黨,培養9名優秀黨員領辦專合社、家庭農場。三是推動業態融合。實施農文旅融合發展工程,以梨為媒、以果迎賓,高標准舉辦“梨花節”“紅梨認養”“醉美梨鄉行”等特色活動5次,深挖紅梨附加值,投產紅梨氣泡水、川貝紅梨膏等延伸產品,預計實現年產值3億元。(吳俁、郭明、莫東、徐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