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教育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

——專訪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

2025年01月14日09:4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

什麼樣的家庭可以稱得上“好家庭”?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是“理想的家庭教育”?這是擺在父母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有的家長花費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報名“家庭教育培訓班”,有的家長千方百計“尋醫問藥”,希望家庭和諧、孩子學業有成。

實際上,家庭教育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總則中,牽起“家庭教育”這根線的主體除了家庭,還包括學校、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婦女聯合會以及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多個部門。

“家庭教育促進法既是一部庄嚴的國家大法,也是一本形象的教科書。該法明確了一個重要原則,即父母要承擔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家庭教育促進法從法律上強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並且將家庭教育確定為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

在他看來,針對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明確了導向、要求、方法,當前關鍵在於將相關規定落到實處。

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提出要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

孫雲曉認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提高父母的教育素養,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要通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在立德樹人的總目標下,實現學科教育、生活教育、實踐教育三者相輔相成。

他研究發現,目前一些家庭教育目標單一,在一些家庭中,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不參與、不關心家務勞動,也沒有在家庭中承擔一定責任。

孫雲曉說,生活與教育應當成為相互促進、互為動力的關系,“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他強調,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相信規律和常識,不要被一些新鮮名詞或概念所迷惑,要讓教育回歸到真實生活中。

孫雲曉在給家長和教師講課時,常引用蘇州市於2021年開展的一項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庭教育調查項目。該項目對50826名八年級學生家長開展問卷調查發現,家庭早餐情況、學習空間等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重要因素。例如,每天都吃家長做的早餐的學生學業平均成績為513分,而每天都吃不到家人做的早餐的學生學業平均成績為450分,兩者相差63分﹔在安靜的獨立空間中學習的學生學業平均成績為508分,而在有干擾的開放空間中學習的學生,學業平均成績為479分,兩者相差29分。

調查發現,家長的教養方式、陪伴程度和榜樣行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品質有顯著影響。父母共育、情感陪伴程度較高的學生心理狀態和學習品質更好。家長合理期望、減少攀比,有助於緩解孩子學習倦怠和提升幸福感。家校合作的積極效果對強化家長教育責任感、提升效能感和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孫雲曉說,在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之下,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學校教育是學科教育,社會教育是實踐教育,三方面教育要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孫雲曉提到,父母教育好孩子要靠教育素養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指導的根本任務在於提高父母的教育素養。他認為,從家庭教育理念來看,要讓家庭教育回歸家庭、回歸生活,在實踐中對孩子開展道德教育。從教育方法來看,要以生活為基礎,選擇適當的方法與孩子溝通交流。從教育能力來看,家長要起到榜樣作用,具備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