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關注“一老一小” 守護“朝夕美好”

人民網 彭茜
2025年01月11日09:0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民生保障始終是重中之重,而“一老一小”群體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

四川省瀘州市聚焦困難群體,關注民生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增補給、優服務,不斷將“一老一小”的美好向往變成現實。其中,老年助餐點和兒童福利院便是最生動的實踐。

一頓家門口的熱飯 是“一老”碗裡的幸福

中午11點半,73歲的周曉容走進瀘州市江陽區大山坪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助餐點,刷臉、拿餐盤、打飯菜,照例是兩葷兩素一湯。她找到位置坐下來的時候,門外又走進來幾位老人,老年助餐點迎來了每天最忙碌的時刻。

社區居民到老年助餐點用餐。周菁攝

社區居民到老年助餐點用餐。周菁攝

粉蒸肉、回鍋肉、炒蘿卜碎、炒青菜……老年助餐點的菜單中,葷菜、素菜豐富,受到食客們的喜愛。價格也適中,自助取餐15元/人,70-79歲享受2元/人補貼,80-89歲享受3元/人補貼。

“不辣,味道好。”這是周曉容對菜品的評價。自己一個人在家做飯麻煩,從家裡到老年助餐點隻需步行5分鐘,社區的老年助餐點成了她的首選。

和周曉容一樣,不少家住附近小區的老人也是這裡的常客。市民李先生帶來了幾個飯盒,為自己的母親打飯,“我媽有些感冒,她又喜歡這裡的飯菜,就讓我把飯菜打回去吃。”

中午時分,茜草街道鷹翔苑小區的“長者食堂”,一盆盆熱氣騰騰的菜品被端到取餐區,葷素小炒、美味湯品一應俱全。該食堂由街道和社區引進的服務公司運營,按照專業化標准打造,用餐的大部分是小區居民。因為該小區老人居多,菜品總體偏清淡,同時,食堂還為小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小區裡的居民也把這裡當成了一個交流平台,在吃飯時間話家常,增進鄰裡友誼。

養老助老,金井灣社區也在思考著利用社區食堂開展更多的社區活動。社區副主任張強介紹,目前社區計劃在現有的場地上拓展更多老年服務。

40多公裡外的瀘縣喻寺鎮陳沱村的老年助餐點,每天臨近中午,村民們早早地排起了長隊,在這裡吃飯聊天,是他們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候。“菜品很好,葷素都有,管飽,不僅味道好,價格還實惠。”今年70多歲的村民黃修發說,平時自己一個人在家,飯菜不好弄,現在走路幾分鐘就到老年助餐點了,“在這裡跟老伙計們邊吃飯邊聊天,吃飯都要香點”。

在瀘州,老年助餐點社區食堂有43個,但一些助餐點因為地理位置,人流量相對較少。怎樣解決經營和服務的問題?對此,經營者們進行著多種探索。

在江陽區大山坪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助餐點可以看到,午餐時間,除了有老人來用餐外,在附近上班的年輕人也加入了用餐隊伍。“老年助餐點一日三餐都開放,早餐和晚餐以面條、抄手、米線為主﹔午餐是自助,兩葷兩素一湯。平均每天有80人用餐,最高峰的時候達到過200人次。”該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小花介紹,助餐點從2021年開業以來,對食材、食用油進行嚴格把關,每天都使用新鮮食材,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認可和喜愛。

對於龍馬潭區紅星街道雙桂社區“桂客食光”養老服務中心經營負責人陳波來說,他每天除了對食材、菜品進行把關外,還在思考菜品上的創新和多元經營。

陳波介紹,結合社區打造養老社區的理念,以養生為切入點,食堂推出了各種養生湯鍋。除了可以堂食外,還推出了鹵菜外賣,古藺麻辣雞、榮昌鹵鵝和五香鹵鴨,都是店內的常備鹵菜。

一日三餐,四季煙火,一家家社區食堂和助餐點承載著居民家門口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用一蔬一飯為城市增添絲絲溫情,用小飯碗裝載著大民生。逐步完善、梯次推進、多元發展,社區食堂和助餐點的可持續發展,讓家門口這碗熱飯的幸福味道越來越濃。

一份真誠的關愛 是“一小”家裡的溫暖

清晨,小勝准時醒來,伸過懶腰后,他的動作麻利起來:洗漱、收拾床鋪、吃早飯,然后和小伙伴一起坐院裡的車去上學。

小勝對這樣的生活很喜歡。在住進瀘州市兒童福利院一年零七個月后,小勝心裡有了“家”,一個讓他有歸屬感的家。

時間退回到2023年5月19日,那一天,是小勝和他的姐姐弟弟們第一次踏入瀘州市兒童福利院,既陌生還有些排斥。雖然心裡有些不願意,但他們沒有其他選擇。父親的去世讓姐弟6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大姐12歲,最小的妹妹才1歲,智力殘疾的母親和家裡其他親屬無力照顧他們的生活。古藺縣民政部門在征求他們親屬的意見后,按照政策將他們送到瀘州市兒童福利院集中養育。

或許他們自己也沒想到,接下來的生活會是這樣的:

“在兒童福利院這個大家庭裡,很溫暖、很幸福,不光吃穿住醫有保障,還有老師的關心、伙伴的陪同,我很喜歡這裡的生活。來了以后,每天老師送我們到新的學校讀書,回院還有老師和志願者輔導作業。到兒童福利院以后,我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提高了,還學會了自己做番茄炒蛋、泡椒鳳爪,閱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昆虫記》《狼王夢》等,參加了4個社工小組,學到了不少技能……”談到自己這一年多的生活,13歲的大姐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瀘州市兒童福利院。曾凱攝

瀘州市兒童福利院。曾凱攝

小勝也覺得,在這個家裡收獲了太多——參加了足球興趣小組,學會了做蛋炒飯,結識了很多新朋友,看了《十萬個為什麼》,還跟著老師去過博物館、圖書館,學會了整理衣物、打掃衛生……

當然,更小的妹妹也沒被落下,除了上幼兒園學了不少知識外,在阿姨們的培養下,學會了洗襪子和內衣褲,還學會了掃地。

瀘州市兒童福利院,不僅是小勝姐弟的家,也是院裡全部101個孩子的家。

這裡有開闊的草坪、色彩斑斕的游樂設施,院裡房屋色調溫馨而明亮,外牆上彩繪圖案富有童趣。每一間宿舍、教室和活動室都被布置得既整潔又富有生活氣息,牆上挂著孩子們親手布置的飾品……

瀘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張定臣介紹,今年院裡完成了對兒童生活環境的改造,包括外牆、運動場以及室內文化氛圍。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孩子們更加喜歡這裡。

當然,孩子喜歡這裡,不僅僅是因為外觀。

新年快到了,作為“家長”的向仕良早已安排好了周末的行程:先帶孩子去香水店定制一些香薰挂件,然后去吃頓火鍋,再去超市購物。

在瀘州市兒童福利院裡,孩子們不僅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更有屬於自己的小家庭。高中以下59名學生分別屬於9個家庭,每個家庭配備固定“家長”,家的名字很好聽——希望之星、揚帆起航、向陽而生、秋實春華之家……

每個周末,家裡都會聚會一次。聚會上,孩子們可以邊吃自己喜歡的零食邊和“爸爸”“媽媽”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互相比一比,誰能夠獲得考核優秀。

院裡的考核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針對院內每月回院、每周回院、每日回院和三年級以下學生等四種不同情況的學生,院裡建立了不同的綜合考核體系,獲得優秀的獎勵很誘人。

去年暑期,獲得考核優秀的孩子收獲了一次夏令營活動,到了內蒙古。這可把其他沒去成的孩子羨慕壞了,暗暗憋足勁:下次一定有我。

吸引孩子們的還有“我的味蕾我做主”美食類、“我向臟亂說Bye-bye”內務類、“園有你來、春華秋實”種植類、“讀萬卷書”閱讀類、“行萬裡路”實踐類5個社工小組定期開展的活動。

“最近食堂在改造,我跟那些平時住校的孩子說,周末就在學校吃,但他們都要回來,說回來吃方便面都行。”說到這裡,張定臣嘴角止不住上揚,在他心裡,這是對兒童福利院最好的褒獎。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