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樂至:經濟提質開新局 民生增彩繪盛景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024年1月,濛溪河遺址入選“2023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2024年3月,成功創建全省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縣﹔
2024年9月,樂至中學玉龍校區建成投用﹔
2024年11月,奮安鋁業西南基地建成投產﹔
......
今年以來,資陽市樂至縣聚焦“追趕跨越年”主題,錨定“發展進位”目標,突出抓好工業強縣、園區景區提質、國企改革“三件大事”,全縣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民生事業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不斷書寫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詩章。
產業提質 增強發展“新動能”
2024年11月30日,四川樂至奮安新型高端鋁合金型材西南基地正式投產。該項目的建成投產,不僅填補了樂至鋁材制造的空白,也是樂至打造成渝中部特色鮮明鋁材產業高地邁出的關鍵一步。
2024年以來,樂至縣以加速聚集優勢產業、提質改造傳統產業、前瞻布局新興產業為重點,著力強核心、補短板、提價值,“特色鮮明、質量優異”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四川樂至奮安新型高端鋁合金型材西南基地。姚陽攝
“目前,全縣優化形成了裝備制造、醫藥健康、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產業體系,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樂至縣經濟科技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相關數據顯示,全縣56戶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實現正增長,預計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34.9億元、增長18%﹔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8戶、居全市第二,新增億元工業企業5戶、總量實現翻番。
在農業方面,樂至縣也是亮點紛呈。全年預計糧食面積完成125.5萬畝、總產量41.8萬噸﹔建成糧油千畝高產展示片17個,百畝超高產攻關片8個﹔預計全年生豬出欄78萬頭、山羊60萬隻﹔僵蠶年產量、年產值均居全省第一,春繭最高售價73元/公斤創下歷史最高記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省級成效考核評估實現“五連好”等。
“樂至縣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和‘防止返貧’兩條底線,做強‘兩大特色’,強化‘三個提升’,著力‘三個聚焦’,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全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丘陵示范區。”樂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在服務業方面,樂至縣持續推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提質增效,推進成熟商圈智能化、服務化、標准化升級改造,培育消費新場景,宣傳推廣“樂滋樂味”區域公用品牌和“樂至燒烤”等地方特色消費品牌,不斷打造樂至縣域消費新場景、新形象、新地標。
據了解,2024年,樂至縣新培育服務業規上(限上)商貿單位61戶、居全市第一﹔10個消費場景上榜“資陽市人氣消費地標”﹔實施三大行動,實現銷售額超億元﹔家電以舊換新完成市下目標220%﹔秋千王國單日最高接待游客量1.6萬人次﹔成功舉辦第十二屆‘群英薈’燒烤美食文化節等節慶展會120余場次。
項目為王 打造發展“新引擎”
12月8日,四川創科慧科技有限公司各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工人們正加快生產各類鋰離子電池產品,全力保障訂單按期交付。
四川創科慧科技有限公司於2023年6月27日簽約、7月6日入場裝修、9月28日安裝設備並投產,高效實現項目簽約即開工、開工即投產、投產即見效,再次刷新項目建設的“樂至速度”。
重大項目建設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加速器”,項目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發展才更有后勁,未來才更有支撐。今年以來,樂至縣按照“工業挑大梁”的要求,堅持融入成渝、配套成渝、借力成渝,突出“引進增量、盤活存量、做大總量、提升質量”,著力強核心、補短板、提價值,優化形成裝備制造、醫藥健康、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和新能源與先進材料5大產業體系,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招商引資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也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成達萬高鐵樂至縣段三標。姚陽攝
今年以來,樂至縣按照“激情招商,理性選資,招大引強,落地為王”思路,積極策劃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系列活動,瞄准重點區域,圍繞“六類500強”、行業龍頭企業等,加強延鏈、補鏈、強鏈招商,形成產業集群發展,掀起招商引資新熱潮。
“2024年,我縣累計簽約藍馳等項目48個,協議引資52.6億元,任務完成率全市第一。”樂至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月月有開工、月月有竣工”要求,實現66個重點項目順利開工、90個在建項目加快推進、26個項目竣工投用。
改革創新 激活發展“新活力”
2024年9月10日上午,四川樂至中學玉龍校區舉行揭牌儀式,這所承載著當地教育新希望與夢想的學校正式啟用。
“該校區的建成投用,將有效地化解樂至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提檔升級高中教育辦學條件,提升樂至全縣普通高中辦學水平。”樂至縣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4年以來,樂至縣圍繞“1+3+6”改革重點,把接續推進改革同服務全縣中心工作結合起來,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保精准、促集成、重制度、轉作風,取得了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革成果,創造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國資國企改革圍繞“做大資產、做實業務、做優機制、做強品牌”總體目標,初步形成“1+3+N”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布局模式,資產總額突破700億﹔大力實施創新主體倍增等專項行動,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5戶、居全市第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戶﹔持續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改革,建成2個醫共體總醫院,深化融媒體改革,帥鄉樂至APP用戶數在全市率先實現縣域常住人口全覆蓋……
一項項激發發展活力的改革創新措施的落地生根,是樂至縣把體制機制創新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成效的最好注解。
“接下來,我們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領域、發展質量改革,聚焦重點產業鏈鍛長板、補短板,加快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推動樂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樂至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用心用情 增進發展“新質效”
“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太好了,特別是對我們困難群體的關心和幫助力度更大了。”2024年11月18日,家住樂至縣城區伴山人家小區的居民王永成在填好困難群眾應急救助表格后感慨地說。
應急救助政策是自樂至縣惠民幫扶中心成立以來,長期開展的一項惠民工作,主要針對患大病和喪失勞動力的重度困難群體,每年發放600-1000元不等的一次性救助資金。
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姚陽攝
2024年以來,樂至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將民生領域的“關鍵小事”辦成群眾心頭的“溫暖大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聚焦住房、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辦好省市縣三級民生實事,持續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一批批順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惠民工程和項目加快建設或建成投用,讓群眾幸福“成色”更足。
建成全市首個鄉鎮人社公共服務綜合體﹔打造24小時工會驛站,獲評全國最美工會驛站﹔新建學校5所,新增學位5660個﹔全縣城鎮新增就業5517人﹔全市首個嬰兒照護中心加快建設,服務“一老一小”水平不斷提高﹔老舊小區改造全面開工,惠及群眾5054戶﹔在全市率先實施房票制,最快可實現3天接房﹔空氣優良天數率92.1%、居全市第一……
金色田野。姚陽攝
一組組數據,體現的不僅是樂至縣委、縣政府永恆不變的為民初心,更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的最好注腳。
2025年,樂至縣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謝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