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醫務人員忙碌在西藏定日地震抗震救災一線

守護健康的溫暖身影(在現場)

本報記者  姜  赟  袁  泉  徐馭堯  宋豪新
2025年01月14日08: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月10日下午兩點半,西藏日喀則市人民醫院,上海援藏醫生、骨科主任於德剛又開始進行手術前的准備。

  這是收治西藏定日地震重傷員最多的醫院。前一天,他剛給一名從廢墟中救出的傷者進行了截肢手術。

  辦公室裡,一個小凳子擺在中間,骨科的醫生、護士們扒上幾口盒飯,又開始商量工作安排。“下午還有幾台手術,咱們抓緊時間准備。”於德剛說。

  7日中午12點多,第一批傷員送達。連日來,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日夜無休。

  提前結束休假,於德剛8日抵達日喀則,從機場直奔人民醫院。幾天裡,他在一台台手術中挽救生命,還對院內所有地震傷者進行了摸排,根據病情排出了詳細的手術日程表,確保最大化利用醫療資源。

  “這段時間都在醫院打地鋪,一刻不敢離開。醫院一直有上海援藏醫生在,在他們指導下,我們對常見的骨科疾病都能應對。”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骨科醫生紀丕庭說。

  震后的日喀則,援藏醫生、援助醫療隊伍、當地醫護等眾多醫務人員,時刻准備著、努力守護著。

  難忘治療室裡,爭分奪秒的身影——

  7日下午3點多,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第十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吳東帶領自治區人民醫院應急救援醫療隊奔赴震區。“我們自帶‘流動醫院’設備,可以自己在醫療車上做飯。”吳東說。

  一名5個月大的嬰兒明珠(化名)被倒塌的天花板石塊砸中腹部,情況危急,抓緊送往日喀則市人民醫院。

  到達時,明珠腹部張力高、精神萎靡。醫院啟動應急預案,消化科、兒科、外科等多學科專家組全面檢查。吳東發現,患兒主要問題是腸梗阻、巨結腸,排除了腹腔出血和腸壞死的可能。

  面對如此幼小且脆弱的生命,醫療團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施了一夜的藥物治療,並成功進行了直腸減壓術。

  8日上午查房時,大家驚喜地發現,明珠精神狀態有了顯著好轉。第二天上午,小家伙緊緊抓著來查房的吳東不撒手。這一幕也給整個病房帶來希望與活力。

  吳東還會同北京協和醫院緊急醫學救援隊的醫務人員一道前往定日縣,跟進自治區人民醫院應急醫療救援隊開展救治工作情況。“我們分類制定搶救措施,把重症傷員優先送進ICU搶救,為救治爭取時間。”吳東說。

  難忘高原路上,千裡奔襲的身影——

  地震發生后,北京、上海、成都派出醫療隊伍,火速前往災區。

  1月7日地震發生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時間組建緊急醫學救援隊專家組奔赴日喀則。

  海拔高、氣溫低,專家組成員許多人出現高原反應,但大家都在堅持。專家組每天的工作從早上9點持續到晚上12點,專家組組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劉倫旭一邊吸氧一邊討論……

  1月9日下午,一輛從定日縣人民醫院出發的救護車駛入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救護車上是82歲的卓瑪老人,她因地震導致骨折、呼吸困難、排尿困難。

  在定日縣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藏專家蔣耀文等對卓瑪老人進行了緊急處理。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緊急醫學救援隊專家組又進一步對老人進行身體檢查,給出專業處理意見。如今,老人病情穩定。

  難忘救援現場,往來義診的身影——

  7日地震發生時,第十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董桂英正在北京開會。接到通知,董桂英自北京出發,轉機、換乘,經過20多個小時,8日下午抵達定日縣長所鄉和曲洛鄉措昂村。

  “先對這裡的情況進行調查,了解村民的身體情況和具體需求。”董桂英說,她在零下18攝氏度的寒夜和衣而臥,基本整夜無眠。

  9日一早,董桂英再次趕往措昂村,為近200人完成義診,“有一位母親在地震時為了保護孩子,被塌方的屋頂砸傷,獲救后隻顧著關注孩子的狀況,沒有在意自己的頭痛惡心等症狀,經我們篩查,不能排除有延遲性腦出血的可能,我們把這對母子緊急送至縣醫院……”部分來就診的老人因為受到驚嚇,血壓升高,醫生們便指導使用速效降壓藥﹔一些孩子有創傷后應激障礙,醫療志願者運用專業知識予以疏導……

  定日縣位於珠峰腳下,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完成義診后,董桂英自己測血氧,隻有72%,心率達125次/分。

  難忘群眾身邊,悉心呵護的身影——

  7日晚上8點,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普外科護士拉母玉珍趕到了定日縣。

  此時的定日縣人民醫院裡,來自各鄉鎮村庄的地震傷者很多。拉母玉珍為他們緊急處理傷口,並對傷員進行分流。當晚,她忙到了凌晨近3點。

  第一夜,住宿緊張,拉母玉珍和同事們住在車裡。

  接下來的幾天,傷員漸漸少了:一部分治愈出院,一部分則轉診至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除了日常的輸液、照料,我們還盡力提供心理護理,讓他們舒緩心情。”拉母玉珍說。

  見到一位老人坐在輸液室的角落裡郁郁寡歡,拉母玉珍上前詢問。原來,老人家裡有年輕人去世了,他甚至不想繼續治療。

  拉母玉珍悉心勸說老人接受治療。接下來的兩天,她和護士們都在關注這位老人,和他說話聊天,最終老人病愈出院。

  13日,在拉孜縣查務鄉加嘎村再次見到明珠一家,他們已經住進了嶄新的板房。經過援藏醫生的救治,明珠成了人民醫院救治出院的最年幼患者,如今,狀態不錯。

  “感謝醫生,救了我們的孩子。”明珠的母親曲珍說,“雖然地震毀了房子,但是隻要大家齊心,就是最大的希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4日 04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