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花溝:融入“銀發經濟”與“夜間經濟” 打造攀西康養勝地

人民網德昌12月29日電 (記者劉海天)“兩岸青山相對出,清溪一道山上來。”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的海花溝,受到了眾多冬季康養游客的關注。12月28日,由四川省生活美學研究會、四川省保健協會主辦2024海花溝論壇在這裡舉行。
論壇會場。主辦方供圖
論壇將“銀發經濟”與“夜間經濟”融入康養產業的發展藍圖中,以“攀西康養勝地 營造‘第二母體’”為主題,匯聚了康養產業、醫療健康、自然生態、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同探討新自然主義生活理念在康養產業中的實踐與發展。
論壇上,與會專家圍繞新自然主義生活理念與康養產業發展的議題展開了交流和討論。
李后強在論壇上發言。主辦方供圖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李后強以“營造人類第二母體的海花溝實踐”為題進行演講。他認為,海花溝大地公園在發展康養產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群體的特殊需求,積極探索適合老年人的康養模式,如開發適合老年人的溫泉療養套餐、健康管理服務等,從而推動“銀發經濟”在攀西地區的蓬勃發展。同時,海花溝還應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氣候和自然景觀,打造具有特色的夜間休閑項目,如夜間溫泉浴、星空露營等拓展“夜間經濟”的發展空間,為康養產業注入新的活力,逐步讓這裡成為令人向往的康養勝地。
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二級巡視員、研究員謝聖贊在“從歷史與實踐看新自然主義生活方式”的演講中,借歷史脈絡與當下實例,明晰了海花溝在康養領域的融合走向。
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戴賓以“人地協同的能動調控:避暑與避寒”為題進行演講,指出攀西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不僅適合避暑避寒康養旅游,也為發展“銀發經濟”“夜間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成都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學院原院長、四川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專委會主任委員金榮疆在“從中醫天人相應視角看新自然主義生活方式”演講中,闡述了順應自然節律對健康的意義,為踐行新自然主義生活方式提供中醫指導。
四川天府新區改革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石明系統介紹了海花溝“五個一”工程的核心理念與實施方案,展示了海花溝在打造康養環境方面的探索成果。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作協常務副主席蔣藍的“巴蜀生態格局中的詩意空間”演講,以巴蜀生態為切入點,描繪了人與自然交融的詩意場景,講述了海花溝為新自然主義生活提供的空間與土壤,探討了如何激活詩意空間,傳承生態文化魅力。
美麗的海花溝。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四川省保健協會會長、四川省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投資集團總經理蔣欽丞等行業、媒體嘉賓也結合各自領域提出了相關觀點和建議。
參會嘉賓一致認為,在推動“銀發經濟”“夜間經濟”與康養產業的融合方面,海花溝大地公園具有巨大潛力,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挖掘老年人群體的消費需求,打造更多適合老年人的康養項目,同時豐富夜間經濟業態,如舉辦夜間文化演出、特色美食節等,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高消費頻次,從而引領康養產業的新潮流。
據當地相關人士介紹,未來海花溝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深入探索新自然主義生活方式與康養產業的融合模式,進一步拓展“銀發經濟”和“夜間經濟”的發展空間,提供更加健康、自然、多元的生活體驗,爭取成為引領康養產業發展的新典范,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論壇舉行期間,專家學者還對海花溝進行了深入調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