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漢全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以前大家都想著往外搬,現在卻舍不得走了。”12月25日,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東鄉街道津碧社區居民胡小蘭,沐浴著冬日暖陽,正在改造后的匯糧小區裡蕩著秋千,見到筆者,滿意地說。
曾經破舊的老舊小區換上了“新衣”,道路油化后變得干淨整潔,重新規劃的停車位整齊劃一。冬日的午后,陽光柔和而溫暖,居民們愜意地在院子裡晒太陽、拉家常……
近年來,宣漢始終堅持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作為補齊縣域經濟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的重要舉措。通過路面整治、管網管線改造、綠化和共享活動區建設、加裝電梯等方式,對建筑進行風貌改造,實現了小區環境由“舊”到“新”、小區治理由“亂”到“齊”的改變。
休閑娛樂的小區居民。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由老變新 老舊小區實現華麗轉身
談起小區改造前的樣子,胡小蘭等居民大倒苦水:“路面坑坑窪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樓道裡黑燈瞎火,晚上回家時總提心吊膽。”“無門衛、無物業、無業委會,簡直就是‘三無小區’。”
“外界評價差,群眾意見大。”津碧社區黨委書記曹天貴回憶道。2022年3月,曹天貴初到津碧社區工作,接手的第一天他便深入社區各個網格走訪,傾聽群眾訴求。
一場場院壩會接連召開,津碧社區11個居民小組的群眾代表、黨員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商議老舊小區改造的大事。2022年5月,匯糧小區改造基本完成,新建圍牆、非機動車棚、大門門頭,移栽樹木,新增灌木……改造后的匯糧小區實現了“華麗轉身”,既好看又好住。
在小區的糧食文化長廊,裝飾著糧票、農耕工具等,與精心設計的石椅石桌花壇相得益彰。“糧食文化是我們老一輩的記憶,我平時也和娃娃一起在長廊玩耍回憶往昔,教育他們要珍惜糧食。”撫摸著文化牆,匯糧小區居民陳益秀說道。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宣漢縣順著小區屬性,挖掘集體文化,還原群體記憶,讓文化傳承得以延續,使居民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宣漢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小區還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代表起草的《業主公約》,在業主大會上得到全體業主的一致支持。21個單元300多戶業主,從此有了統一的組織管理。
漫步小區內,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車輛在新規劃的停車位有序停放,在湛藍天空的襯托下,一幢幢樓房相映成趣……誰能想到,這是一個“高齡”的老舊小區。
從無到有 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針對小區“一老一小”佔比較高的實際,以及健身難、停車難等急難愁盼,津碧社區利用轄區危房拆除的契機,釋放小區空間,增加健身、議事等場所,增配健身器材,完善門禁、照明、監控等設施。
休閑娛樂的小區居民。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老舊危房拆除后,我們將利用其‘貼近群眾’的位置優勢,原地打造公共服務陣地。”宣漢縣東鄉街道辦副主任王艷介紹道,屆時,不光小區的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可以在此辦公,社區還將在小區設置便民服務點,街道下放一批服務事項,讓群眾在小區就能辦大事。
有了寬敞的陣地,不光是辦事方便了,小區的各種興趣社團也如雨后春筍般自發組織起來。茶余飯后,小區居民總喜歡三五成群聚集到樓下,或打乒乓球、羽毛球,或練書法、下象棋,盡享休閑時光。
“以興趣社團為載體,我們不斷深化為民服務,拉近和居民的距離。”曹天貴說,“現在不僅小區居住環境好了,居民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宣漢縣舉行的第六屆民俗運動會上,匯糧社區居民還取得了羽毛球項目第一名的好成績。
人心齊、泰山移。得益於社區干部與小區居民的團結一心,津碧社區在老舊危房拆除工作中,僅用不到半年,就完成了170戶的協議簽訂。
“現在鄰裡關系相當和睦,雖然兒女想讓我們去新開發的小區居住,但是我們舍不得搬走,還是這裡住著舒適幸福。”津碧社區居民李勇說。
不僅是津碧社區,如今在宣漢的各個街道、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都在火熱地開展中。據了解,今年以來,宣漢縣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1個,涉及居民6512戶。
“在改造的同時,我們著力突出‘山’‘水’‘城’的城市特色,針對不同小區特點,融合紅軍文化、巴人文化、土家文化等特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內涵,讓文化變‘亮點’、小區變‘景點’,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宣漢縣住建局局長謝貴陽說。(張平、周浩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