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織造新錦繡

人民網記者 郭瑩
2024年12月27日10:0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國潮澎湃的當下,知名短視頻博主代言,加上主題電視劇熱播,讓蜀錦重新走進大眾視野。

與之相應,相關發展利好消息不斷:11月,蜀錦保護傳承發展聯盟成立﹔12月,成都市促進蜀錦蜀繡產業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及政策措施正式提請審議。

成都博物館,觀眾在蜀錦文創展台挑選心儀的產品。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成都博物館,觀眾在蜀錦文創展台挑選心儀的產品。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頂級商品,2000多年來,蜀錦發展歷經浮沉,一度生死一線。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廣,蜀錦得以煥發新生,以嶄新面貌走入人們的生活。這背后,離不開蜀錦“守藝人”們的堅守與創新。

從“蜀中寶”到“身上衣”,他們用技術煥活記憶

學子們身著蜀錦服飾進行表演展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學子們身著蜀錦服飾進行表演展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流光溢彩,錦繡霓裳。近期,“蜀運國風·錦繡絲路”非遺推廣活動在成都拉開帷幕,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紡織學院的6名學子身著蜀錦制作的漢服,在漢風古韻的蜀錦主題街巷巡游展示。他們衣襟上的中式紋樣花團錦簇,頗為吸睛。

紋樣,是中國藝術寶庫的瑰寶。蜀錦紋樣“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它將星雲祥瑞、花鳥魚獸、人文風物織入經緯,濃縮了民族文化與記憶。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是四川省織繡技藝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承擔著蜀錦紋樣的科研任務。該校老師馬德坤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對400多幅蜀錦紋樣的起源、發展及寓意進行了挖掘解析,建立起傳統紋樣“基因庫”,目前正在建立唐代色譜。

同為四川省織繡技藝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重點實驗室的重要技術力量,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的工程師們則致力於用AI、大數據算法和矢量繪制技術煥活“塵封的記憶”——先對原始圖像進行超分辨率重建與矢量化繪制,然后進行矢量化建模,最后對其進行數字化修復整理,實現補漏、補缺、補色。

“四天王狩獅紋錦”用不同方法還原的結果。第四列為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復原的結果。受訪者供圖

“四天王狩獅紋錦”用不同方法還原的結果。第四列為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復原的結果。受訪者供圖

在該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心主任王佳麗用兩幅復原圖展示了數字技術在紋樣復原中的作用:

一幅以傳統方式復原的“四大天王狩獵紋錦”,乍一看,形態、色彩、人物刻畫與殘片紋樣相似﹔仔細觀察,圖像粗糙、線條生硬、圖中張弓搭箭作射獅狀的胡人騎手表情呆滯,服飾上的文字模糊不清。而另一幅用數字技術復原的紋樣,清晰度有很大提升,人物臉部細節精准,整體比例和諧。

王佳麗指著圖中菩提樹說:“你看,原始紋樣的菩提果實是層層壘疊起來的,好像一串串葡萄,是技術幫我們找回了這些細節。”

迄今為止,研究中心復原了戰國至明清的百余幅紋樣,包括著名的對龍對鳳紋、“團窠紋”、寶相花紋、“花樹對鹿紋”等,實現了對傳統紋樣的保存與管理、修復與再現、展示與傳播。

重新配色后的小枝折花紋蜀錦面料。受訪者供圖

重新配色后的小枝折花紋蜀錦面料。受訪者供圖

復原紋樣是為了更好地利用。

放大圖樣,用壓感筆在數碼手繪板仔細描摹,中心26歲的張入文眉頭輕蹙,思忖幾秒后,快速地對紋樣底色進行了更換。休息間隙,她拿出一張繪有植物紋的面料說:“這是唐代的小折枝花紋,我在原有配色基礎上調配了淺灰藍、薄荷綠、杏粉3套配色,都是當下流行的國風色,用在改良漢服上絕對好看!”

為讓傳統美學在當代語境下實現創新發展,“守藝人”們不斷探索嘗試:

一款熊貓雲氣紋錦,融熊貓元素與漢代雲氣紋於一體,活潑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最近,這款由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和短視頻博主李子柒共同設計的“熊貓錦”出圈,研究所趁熱打鐵,順勢推出了同款紋樣的飾品系列。

“我們已經開發了百余款紋樣及200多種文創產品,實現了古今融合,很受歡迎。”研究所旗下品牌錦衣天承主理人陳星羽稱,銷路暢通反過來促進了研究所的發展,“我們這兩年招了30多位年輕人,他們讓蜀錦破繭成蝶,煥發新生。”

從“堂前燕”到“百姓家”,他們借細分賽道彎道超車

AI新錦繡作品。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AI新錦繡作品。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在成都市新都區錦門景區蜀菁館,繡娘張濤正在趕制一幅“AI新錦繡”工藝品。以五彩織錦為底,用蜀繡傳統施毛針繡法繡制,粗細不同的繡線逐層疊加、交叉,逐步細化,不一會兒,一隻毛茸茸的大熊貓就躍然眼前。

“我們用人工智能及數字圖片處理技術把客戶指定的照片圖案繪成設計稿,再將設計稿轉成意匠圖上機織造,最后再由蜀繡繡工在錦緞上織繡出畫面主體,實現錦繡合璧。”蜀菁館館長鐘明告訴記者,“AI新錦繡”縮短了蜀錦設計工期,實現了錦繡工藝品的個性化定制,“最近有位客戶要為寵物狗做錦繡產品,制作過程中,客戶自己操作軟件制圖,自主設計,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蜀錦石犀工藝品。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蜀錦石犀工藝品。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蜀錦織造技藝是國家級非遺,蜀錦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然而,目前成都蜀錦企業年總產值不足千萬,分散的產業鏈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在此情況下,細分市場,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推出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十分必要。

“蜀錦產自我們成都。您看這件絲面馬甲,用的是漢代紋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上面織有雲氣紋、鳥獸紋、文字紋等,寓意都很吉祥哈!”12月伊始,四川工美蜀錦織造廠直播間每日更新,企業生產的熱銷款式被主播輪番推薦。

“開播首月,復購率就達到30%,很多顧客都是年輕人。” 四川工美蜀錦織造廠廠長巫書秀說,通過蜀錦文化的分享,不少年輕網友開始走近蜀錦、了解蜀錦,促進了產品的銷售。

為推動蜀錦進一步走進“尋常百姓家”,除了賣產品,“守藝人”們還嘗試“賣”文化,適應、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

錦運扭蛋。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錦運扭蛋。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在成都市青羊區蜀錦織繡博物館,3台扭蛋機內裝有不同紋樣蜀錦錦片的扭蛋,成為往來游客的“心頭好”。不少游客不僅是花錢“扭一下”,更拍照上傳自己的“戰利品”,分享不同紋樣背后的吉祥寓意,將蜀錦扭蛋的熱度從線下延續至線上。

博物館裡,拉滿觀眾情緒的嘗試不止一處。

蜀錦織造技藝展示。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蜀錦織造技藝展示。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中庭織造展示區,數字大屏播放著錦官城街市熙攘的動畫,非遺傳承人曹代武和徒弟用一台清代道光年間的小花樓木織機演示傳統織造流程。眼前是屋瓦飛檐、庭欄軒窗,耳邊回蕩著吱吱呀呀的織機聲。“觀感俱佳,仿佛穿越回古代的‘錦市’。”南京游客芮女士看得很仔細,她說,這樣的參觀讓她流連忘返。

“近期,我們完成了博物館三期的改造,增加了更多的互動體驗項目,打造出一個錦繡文化綜合體。”博物館負責人表示,這樣可以解決蜀錦蜀繡“好看”但“不好耍”的問題。

上個月,2024年成都錦繡技能大賽成功舉辦。大賽上,新老錦繡技能人才同台競技,涌現出眾多優秀作品。這些優秀作品,不僅有望亮相國際舞台,還將以IP授權、合作分成等方式進行市場轉化。

發文揚彩,轉代無窮。蜀錦,這一沿襲千年的華美,正在新時代展露新顏,熠熠生輝。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