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熊貓“出圈記”:從成都街巷到世界舞台

工作人員正在制作仿真熊貓玩偶。
“大熊貓都是黑白的、圓圓的,到底怎樣一眼區分誰是誰?”面對網絡上關於大熊貓的討論層出不窮,在“西柚熊貓”總經理劉滔看來,每一隻大熊貓都有自己獨特的外貌特征,完全能夠“一眼區分”。
“你看,‘花花’的嘴巴扁一點,‘萌蘭’的鼻梁高一點。”劉滔手中拿著工廠裡制作的仿真熊貓介紹起他眼中的熊貓特征,這兩款毛絨玩偶也是目前銷量最好的產品之一。這些仿真熊貓還能發出大熊貓的聲音,不僅火出成都,更是遠銷海外,走向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參與仿真熊貓制作的手工藝人共計百余人,大熊貓玩偶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
如何用好熊貓元素,豐富成都熊貓文創產品打造?在熊貓玩偶制作中,還將結合成都哪些傳統文化進行再創新?記者走進這家土生土長的仿真熊貓制造企業,了解他們與大熊貓的故事。
“花花”玩偶初次亮相就火了
2021年7月,大熊貓“花花”一周歲生日派對上,劉滔團隊的原創產品“超仿真坐姿大熊貓花花”首次面世便引起轟動。現場粉絲驚嘆“花花”跑出來了,與其合影的粉絲排起了長龍。
回家后,劉滔團隊又拍了一個短視頻,上傳到國內外的短視頻平台。仿真熊貓一炮而紅,無數訂單接踵而來。每一隻仿真熊貓都需要進行縫紉、填充、修剪、造型等5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為保障品質,劉滔不敢大量接單。第一個月,劉滔和伙伴們隻做出了40隻大熊貓玩偶。
“我們做一款這種仿真大熊貓,從毛皮的手感,到材料的蓬鬆度都有考究。但僅僅保持大熊貓的外形對我們來說還不夠,必須要抓住大熊貓的神態。以眼睛為例,為了讓大熊貓的眼睛更有神,我們試了很多種方法,比如調整眼距時,我們都是用尺子去量,一點點嘗試一個最滿意的效果出來。”劉滔說。
選材基本確定好后,劉滔和伙伴們全城廣發“英雄帖”,尋找經驗豐富的修剪手藝人,跑遍了大大小小的理發店,與一個又一個美發師交流,想找到經驗豐富的師傅加入團隊,但始終沒有收獲。最終劉滔和3個初創伙伴,帶上理頭發的推子,在房間裡足足閉關了3個月,交付了首批預售的200隻“花花”玩偶。
“第一隻玩偶寄給了一位維和部隊官兵。對方此前看到我們的短視頻,然后聯系上了我,說自己短暫回國休假,在即將前往非洲執行維和任務前,想買一隻大熊貓玩偶,送給戰友。”
聯動非遺完善文化IP產業鏈
隨著生產走上正軌,劉滔也思考起如何將大熊貓形象與成都的非遺技藝進行聯動。目前,已經開始嘗試結合非遺竹編,給仿真熊貓制作帽子等配件,用蜀繡、蜀錦制作玩偶衣服。
在成都,依托大熊貓超級IP進行產業資源轉化的實踐數不勝數。熊貓文化以其受歡迎程度無處不彰顯其蘊藏的經濟合作、科普傳播等多重價值。不過,文創IP的現狀也引起了劉滔的思考,在他看來,全球的超級文創IP動不動就是上億元的產值,其中大部分的變現是靠IP衍生品(IP商業授權產品)。因此,如果一個IP的形象和基因不太適合產品化的話,那就會失去超級IP的可能性。
劉滔接下來的目標是,打造高端大熊貓禮品品牌,並依托其開創系列子品牌,產出擬人化、體驗化的可愛大熊貓潮玩和數字文創,將大熊貓與藝術、科技等結合,展示多元的大熊貓之美。(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菲菲 受訪者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