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竹代塑、綠色竹食品、竹家具,到新型竹材料、非遺竹編技藝、竹工藝品……
精准破“竹” 向竹經濟強省跨越
“竹子聯通世界 竹塑美好未來”。前不久,2024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在眉山市青神縣舉行。73歲的美國人高倫滿載而歸,這是他首次到眉山了解青神竹編,也是首次把自己參與設計的竹產品——竹音響帶到四川。展會期間,他的展位前常擠滿觀眾和客商。
2018年起,青神已舉辦6屆竹博會,共有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採購商參會。每一屆竹博會都是眉山促進竹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新嘗試,也是四川竹產業走向世界、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以竹代塑、綠色竹食品、竹家具,到新型竹材料、非遺竹編技藝、竹工藝品等,竹博會如一面明鏡,映照出四川乃至全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圖景,折射出綠色低碳新興產業茁壯成長、揚帆遠航的勃勃生機。
以竹代塑,新賽道上拼創意
“我國竹資源豐富多樣,竹文化底蘊深厚,竹產業發展迅猛。”“在竹產業方面,四川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堅實的基礎。”竹博會現場,與會嘉賓互相交流討論。
數據可以印証。中國竹產業協會副會長丁雨龍介紹,目前,我國竹林面積達756.27萬公頃,佔全球的五分之一。四川竹林面積達1835萬畝,居全國第二位,有竹子種類19屬160余種,是全國竹子種類形態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得益於豐富的資源和政策支持,川竹的發展呈強勁增長勢頭,加快轉化為產業和市場優勢。
“今年,我們帶來本地產的竹吸管、竹餐盤、竹鋼筆、竹編垃圾桶等多款熱銷品,既想交流學習,也想推廣宜賓‘以竹代塑’理念。”興文創新竹制品發展有限公司營銷經理劉沆介紹,他們是第三次來青神參加竹博會。
近年來,圍繞打造“創新竹日用品之都”目標,宜賓大力推廣“以竹代塑”理念,打造“興文竹品”品牌。“無論是生產企業、合作社,還是農戶,都可使用該品牌進行產品銷售與推廣。”劉沆說,“竹制品是天然的固碳神器,我們的產品受到市場歡迎。”
在深入了解“興文竹品”后,青神銀海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銀海受益匪淺。銀海竹木公司產品以竹燈籠為主,一直在摸索“以竹代塑”品類的竹裝飾材料如何佔領更大市場。
不隻產品,今年竹博會在場館搭建上也傳遞著“以竹代塑”理念。主辦方介紹,展館搭建採用強度高、無異味的竹瓦楞紙、竹鋼等新型材料,同時營造衣、食、住、用全景式“以竹代塑”生活空間,旨在打造“零碳零塑竹博會”。
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產業體系初步建立。今年6月,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四川省支持“以竹代塑”產業發展政策措施》,以真金白銀支持各市州“以竹代塑”發展,“以竹代塑”在四川進入發展快車道。
川竹出海,深度參與國際合作
“我們計劃與沙特阿拉伯在竹制品出口、竹產業技術等方面開展合作,促進竹產業國際化發展。”在竹博會竹產業海外市場拓展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竹產業專家、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商出海大計。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發力國際市場的一個代表。
作為青神縣龍頭企業之一,環龍新材料公司旗下品牌“斑布”此次帶來新產品竹纖維濕廁紙,該產品以竹纖維漿布為原料生產。斑布品牌公關經理黃蔓淇介紹,品牌多款生活用紙產品已出口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區,並積極開拓電子商務渠道,實行線上線下雙渠道協同發力。
“通過線上跨境電商+線下展會,向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推廣青神竹制品。”四川省滿竹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鄒鬆介紹,“國際市場潛力巨大,公司計劃明年借中沙文化年,推廣本土產品並借鑒沙特阿拉伯竹產業優秀經驗與做法。”
產品出海的同時,技術也在出海。“我特別喜歡實踐課,它讓我發現了竹子的多種可能性。”日前,乍得竹藤產品開發技術培訓班結業典禮在青神舉行,學員伊撒在培訓老師的指導下編織竹編工藝品,感受青神竹編技藝的精妙與傳承。
近年來,眉山以竹為媒深度參與國際合作,設立青神國際竹編培訓基地,開展國際培訓60余期,在巴西、厄瓜多爾、馬來西亞、加納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培訓萬余名學員。“讓青神竹編在國外綻放光彩,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國際竹編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雲華說。截至目前,陳雲華已培訓2.5萬余名國際學員。
精准破“竹”,多方破解發展難題
去年9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竹產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現代竹產業基地面積達1200萬畝,實現竹產業總產值1200億元,竹產業綜合實力保持全國前列。
實現這一目標,四川面臨的挑戰與競爭不小。
首先是人才。目前川竹產品精深產品少、附加值低,缺乏行家、專家給予科研支持,容易遇到“卡脖子”問題。同時,從事竹編技藝的能手不夠,出現手藝人青黃不接的情況。
其次是技術。不少竹區專用機械設備較落后,效能低,利用率不高。
最后是成本。四川仍有許多竹區未通公路,採伐、運輸、包裝等環節成本高。
不過,在竹博會上展示出一些值得借鑒的做法與前瞻性計劃。雅安天全縣頂和竹編農民專業合作社採用的“公司+農戶”模式,不僅調動村民積極性,不斷提升竹編技藝,還助力村民增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的困境。
環龍新材料公司採用的全球首創生物質精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可將竹材主要部分變成竹纖維系列產品,剩余部分全部轉變為生物質燃料供給生產。不僅大幅節省原料和能耗,每噸漿可節約成本約35元,還能實現固廢資源100%利用,整體生產過程比傳統行業減碳30%。
青神國際竹藝城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澤輝也表示,目前正與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接,希望通過引進新型設備降低竹產業前端採伐、運輸、分揀的高成本。“竹產業前端成本很高,全靠人工。目前前端設備正在研發過程中,如能成功引進,從長遠看成本可降低至少一半。”
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四川正推動竹資源大省向竹經濟強省跨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底伊樂 眉山觀察 鄒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