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再生稻第一大縣“再生有道”
四川是全國再生稻生產第一大省,近年來全省再生稻產量屢創新高。
佔據重要位置的再生稻,生育期60天左右。它是頭季水稻收割后稻樁上的休眠芽,萌發分蘖(niè)抽穗成熟的水稻。
作為四川晚秋生產的“重頭戲”,2023年,四川省再生稻蓄留面積550萬畝左右,有收面積489.6萬畝,佔據全年水稻總產量的4.3%左右。今年,四川省再生稻蓄留面積達到574萬畝。
瀘縣再生稻示范區。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川南地區有蓄留再生稻的傳統,近日,記者探訪了再生稻“天府第一縣”的瀘縣,了解當地在培育再生稻方面有何門道,又為何連年擴產?
這些年,瀘縣一直持續規劃引領,優化產業布局,以中稻再生稻高產為核心,以再生稻蓄留為重點,推進分散種植、粗放管理逐步向規模種植、集約管理轉變,圍繞打造中稻再生稻百裡長廊高產示范區,分類建設了“百千萬”高產示范片。在建設“百千萬”高產示范片的過程中,瀘縣的中稻再生稻規模突破50萬畝,總產量達33.2萬噸、居全省第一。
農戶給再生稻脫粒。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當地還積極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實現了宜機化改造向產業帶布局、高標准農田向示范片集中、水利提灌設施向展示區集成。目前,瀘縣已建成宜機作業、能排能灌、旱澇保收的高標准農田75.2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70%,示范區高標准農田覆蓋率達85%,這些都為瀘縣再生稻連片發展與增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提高了再生稻的畝產量。
再生稻收割現場。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瀘縣再生稻高產的背后,當然也離不開科技助力。目前,當地與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合作打造再生稻專用品種選育基地,篩選出再生能力強、生育期適中、適應機收、產量高的7個品種,在全縣推廣種植面積達51萬畝,實現中稻再生稻畝均增產20公斤以上。水稻專家還通過院壩會、現場會、面對面指導的方式,到瀘縣給農戶進行技術指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