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首條具有高架區間的全自動運行線路要來了

27號線一期6座高架站“極簡”背后有啥講究

2024年11月29日08:37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27號線一期6座高架站“極簡”背后有啥講究

11月27日,成都軌道交通27號線一期工程車站正式亮相,並將於年內開通。作為成都首條具有高架區間的全自動運行線路,27號線一期設置有6座高架站,均由成都設計咨詢集團所屬市建筑院操刀設計,主要突出“一線一景”和“一站一特色”。設計團隊介紹,他們希望“在超大城市的背景下,用一種極簡的高架站設計語言來彰顯城市發展的速度感”,主要體現造型極簡和結構極簡。

1/ “造型極簡和結構極簡”

27號線一期6座高架站從南至北依次為三聖寺站、石門坎站、旃檀寺站、興城大道站、慈義站、石佛站,從金牛區一路北上至新都區,串起一道銀色的風景線。就建筑造型而言,6座高架站明顯不同於傳統高架站。“我們希望它(高架站)簡潔、干淨。”項目負責人兼主創設計師、成都設計咨詢集團所屬市建筑院TOD設計中心執行主任蔣飛表示,設計團隊希望“在超大城市的背景下,用一種極簡的高架站設計語言來彰顯城市發展的速度感”,而這樣的“極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造型極簡和結構極簡。

從造型上看,一根“線條”勾勒出6座高架站外立面的鮮明特征:長條拱形的主體建筑上,兩邊側面分別由一條曲線充當實體牆與玻璃牆的界線。

“越簡單的建筑,往往一筆就可以把空間形體勾勒完成。”蔣飛稱,高架站造型採用雙螺旋的設計,並提取火車頭造型元素,呈現出一種速度感,玻璃牆與實體牆形成虛實對比,實體遮陽,虛處透光。

另外,造型“極簡”的好處是建筑體量的降低。“球形建筑在單位體積同等的情況下,佔地面積最小。”據蔣飛介紹,相較於方形設計,6座高架站在視覺上直觀地讓建筑變小了。

在高架站內部,結構上的“極簡”則更為直觀。拱形的建筑結構省略了柱子,使內部空間有更多可利用的面積,也讓乘客的視野更加開闊。而且兩側大面積的玻璃牆為站內提供了大量自然光,市建筑院設計三院設計師朱果介紹,從室內明亮度來看,“基本上照明層都不需要開燈”。

2/ “一體化”設計

實現站城融合

從遠處看去,6座高架站與城市裡錯落有致的建筑群構成的畫面十分和諧,不僅造型、色彩不顯突兀,功能也實現了很好的融合。“從交通建筑來說,功能始終排第一位,它自身的形式應該是要弱化的。”蔣飛認為,交通建筑首先是必須具備服務交通的功能,而形式則可以是錦上添花的。

基於“功能第一”的思路,設計團隊提出了“三個一體化設計”——站點與城市開發一體化、建筑與城市環境一體化、建筑與結構一體化。據蔣飛介紹,通過這種設計,最終實現站城融合、建筑與超大城市背景融合、功能與結構融合,盡量降低地鐵站本身對城市的“打擾”,不讓站點在城市畫面中“搶鏡頭”。

在6座高架站中,最具“一體化設計”象征意義的是站台兩側的玻璃牆。據蔣飛介紹,站台玻璃牆可以部分打開,通過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前置實現與城市一體化發展,即可實現與附近消費場景的“一體化”,而這也正是站城融合的有力體現。

6座高架站的外立面按照“山、水、林、田、湖、草”6個生態性元素確定主題,從古代紡織機組件梭的外形提取曲線,形成不斷向前的動感形態,並採用穿孔鋁板填充主題元素,打造出體現蜀山、蜀水、農田、湖泊、森林、花草的6個特色站點,實現建筑與城市環境一體化。

從功能上而言,結構一體化設計增加了內部可使用空間。在6個高架站的首層“都有一定的架空空間為市民提供休息空間和消費場景空間”。

地鐵高架站作為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筑設計與功能設置直接關系到乘客的出行體驗和城市形象的提升。27號線一期工程的6座高架站既體現了交通建筑設計的創新精神,更彰顯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是城市裡一道新的風景線。

李旭東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雷浩然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