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尚、科技、潮流匯集
成都東郊記憶登上央視盛典分享經驗
復古感十足的“成都牆”
原創沉浸式“漢唐宋文化”餐秀蜀宴·賦
成都傳媒集團東郊記憶再次走到聚光燈下。
11月28日晚9點58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首屆“工業遺跡創新創意盛典”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成都傳媒集團東郊記憶作為此次盛典第一個登台分享的項目,載滿了一座城市的變遷記憶與創新活力,在全國觀眾面前緩緩展開。
與此次盛典配套的央視頻“工業遺跡煥新記”專訪和“東郊記憶”探訪直播也於11月27日、28日在央視頻播出。
大片工業廠房如何變身都市潮流街區?東郊記憶為何能日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讓游客平均駐留超過3小時?在本次盛典上,東郊記憶園區運營負責人分享了工業遺產傳承保護和活化利用的“成都案例”,東郊記憶自主文創IP“東郊天團”也在本次盛典上亮相。
潮流地“引領”新典范
央視頒獎說了哪些“東郊”事?
據了解,舉辦此次盛典意在為全國工業遺跡搭建一個交流展示的平台,對各地工業遺跡活化創新過程中涌現的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進行宣傳推廣,為中國工業文化遺產的創新性保護與創造性利用,提供可參考可復制的方向引領和經驗借鑒。
據該節目制片人桂佳唯介紹,在進行了縝密的篩選和考察后,從全國范圍內選擇了其中比較突出的在工業遺跡活化利用方面的典范案例,匯集了成都東郊記憶、景德鎮陶溪川、青島啤酒博物館、長影舊址博物館、福建船政、沈陽鐵西區、重慶涪陵816工程遺址、上海楊浦濱江、北京首鋼園9家工業遺跡。
本次盛典於北京首鋼園一號高爐錄制,在曾經輝煌的工業遺跡旁,記錄著今日工業遺址煥新的盛況。
東郊記憶,前身為成都紅光電子管廠,這裡誕生了新中國第一支黑白顯像管、第一支有電子工業“原子彈”之稱的彩色顯像管、第一支投影顯像管。一時間,“北有首鋼,南有紅光”的說法傳遍大江南北,成都工業發展的輪廓躍然紙上。
歷經60余載時代變遷,原先存在於電子管廠工業遺址中的廢舊鋼鐵、斑駁牆面、被遺棄的管道等專屬工業美感的元素,在成都傳媒集團接手后,構建文旅新場景、發展消費新業態,那些伴隨城市一起生長的斑駁得以煥發新生。
新與舊的碰撞,形成了如今東郊記憶工業遺址專屬的景觀美感。
東郊記憶園區運營負責人熊銳作為分享嘉賓,講述了東郊記憶為何能夠匯聚年輕一代、為何充滿動感活力的故事。
他表示,除了注重顏值經濟、潮流指數外,東郊記憶還提倡“沒有寸土寸土,就沒有寸土寸金”,致力於XR、數字藝術等更具科技感、世界性的多種業態,以科技和國際氛圍令商家相互賦能。“我們隻有去了解年輕人,向年輕人學習,園區才能夠擁抱這個時代的風尚。”熊銳說。
現場,熊銳還展示了東郊記憶自主文創IP“東郊天團”的代表“玻弟”,“玻”是玻璃顯像管的玻。過去,紅光廠生產的黑白顯像管一度佔了全國產量的97%。
帶著顯像管的榮光穿越到今天的“玻弟”,如今既是東郊記憶紀念品商店的玩偶,更是園區內的人形機器人,不但負責掃地、巡邏,甚至還擔任園區快遞小哥的工作。
據悉,“東郊天團”家族分別由玻弟、橘妙妙、呼嚕嚕、喀喀、CECE五位成員組成,它們的形象或來自園區文物建筑,或是一景一物,表達著時光與記憶、科技與未來,創意十足。
桂佳唯表示曾多次來過成都東郊記憶,“我並不是成都人,所以我可能會以一個更‘抽離’的視角去看待東郊記憶,在我看來,這裡的悠閑感、潮流感和成都的城市調性非常契合。一方面,這裡有城市的記憶,你可以一邊看著工業遺跡,一邊和家人朋友坐一坐,聊聊天,其實和老成都的茶館文化很像。另一方面,這裡又嵌入了最時尚、最潮流的一部分,而成都本身就是一座非常時尚的城市,讓人能夠感受到城市不斷向前的活力。”
老面孔“對話”新青年
用情感和紀念留下一座“記憶博物館”
27日,作為本次盛典的配套活動,央視頻“走進工業遺跡,尋味城市‘鄉愁’”工業遺跡探訪直播節目走進東郊記憶。時長90分鐘的直播裡,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站在復古感十足的“成都牆”前,主持人忍不住贊嘆道:“在東郊記憶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其實不僅僅記錄了它在工業時代的輝煌,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它的未來。從工業遺址到潮流勝地,這裡見証了成都的變遷與發展,也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希望。”
留住工業文脈,不僅是為了留住個人情感,更是為了傳承拼搏奮進、創新創造、追求卓越的精神。
2009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將紅光電子管廠廠區舊址交由成都傳媒集團活化利用,建設改造為文創園區。園區特別聘請建筑師劉家琨任項目總設計師,並匯集了國內知名建筑師對園區內部分單體建筑進行專項設計。
按照“修舊如舊,舊房新用”理念,這裡保留了成都市中心城區最具有規模和歷史的工業建筑群,並作功能性改造。
行走在東郊記憶,廢舊的工業設施在設計下重生,體型巨大的工業管道、鏽跡斑斑的傳送帶、高聳的紅磚煙囪以及生產時期保留下來的裝置等,原先無人問津的“藏品”終於不再落寞,充滿著紀念意義。
遺址改造只是讓東郊記憶有了支撐的骨架, 想讓工業遺址真正“活起來”,標志性精神內核不可缺少。
東郊記憶的改造直指新一代主力消費人群——要贏得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2019年3月,東郊記憶園區改革方案開始醞釀。通過對定位、路徑和方式的頂層設計,一條轉型路徑在眼前鋪陳開來。2019年7月,東郊記憶被正式命名為“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
2021年7月,成都傳媒集團通過全球招募,引入文創園區專業運營商——成都東方正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整體運營東郊記憶園區,最終推動東郊記憶經營機制轉化和整體提檔升級。
於是,在今天的東郊記憶,工業遺址的斑駁鏽跡與藝術時尚的交輝色彩斑斕,游客能感受獨屬於工業時代的特殊記憶,同時又能源源不斷地體驗到最新的消費場景。
園區陸續引入300多家商鋪,涵蓋數字音樂、新媒體、展覽演藝、創意設計、新零售、時尚餐飲等10余種產業門類,其中包含萬聲音樂、蜀宴·賦、繁星戲劇村等頭部商家。到今年3月份,吸引20歲-35歲游客的比例進一步漲到了45%左右,強化了東郊記憶背后國潮、原創、青年的定位。
可以說,將歷史遺址轉變為商業消費動能這一過程,不僅是調整物理空間,更是消費體驗與城市文化底蘊深度的聯結與再生。
利物浦市前市長、利物浦中國合作伙伴主席蓋瑞·米勒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曾感嘆東郊記憶給他帶來的震撼。他更傾向於將這處集合了現代文明工業遺址和潮流商業業態融為一體的文化園區稱之為“天然博物館”。在這位外國人眼裡,東郊記憶將現代藝術氣息與傳統元素融合交織在一起,這種新舊交融感同樣是每一座城市都需要做的,既不能忘記過去歷史,又應該展望未來,把舊有的事物重新進行開發、想象和創造。
今天的東郊記憶,建筑、商鋪、市集在聚光燈下交織成復雜的結構,具備工業與消費生態的“天然博物館”,激發著成都居民以及全世界范圍內來訪者的好奇心與熱忱,並釋放出巨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
榮登抖音吃喝玩樂榜2023年度成都榜單第一,大眾點評假日小眾打卡地榜首……一眾時尚、潮玩活動落地,這樣一座不斷給人新鮮感的新潮高地,在今年國慶期間總客流量達到近8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0%。不同圈子、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群,總能為去東郊記憶找到一個理由。今年11月23日,客流突破1600萬人次,達到園區年載客流量的歷史新高。
從線上推薦到線下打卡,消費者幾乎是用一票又一票的方式,將東郊記憶“推”到大眾面前,成為成都的時尚產業新高地、城市形象新窗口和文化旅游新地標。
“國際化、科技化”激活“記憶”張力
走一條國際化、科技化的未來之路
對於東郊記憶,在盛典現場,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萬喆認為可以總結為兩個字——國潮,“東郊記憶是把過去的工業遺跡裡面的文化傳承乃至一些工業精神,以國潮的形式發掘出來了。”
她認為,場景塑造只是東郊記憶的第一步,最關鍵的仍是內容的豐富。
工業遺址的保護與再生絕不是孤立的存在。作為城市的一部分,推動工業文化遺產資源,同時也在與一座城的情感記憶、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緊密連接。
近年來,成都加快推動“三城三都”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在此背景下,成都傳媒集團東郊記憶園區依托獨具特色的工業遺址,集聚國潮品牌和消費,嵌入品牌塑造、科技創新等精神符號。
東方正火招商負責人認為,遺址內更新的“商業”想要存活下去,需要結合本地文化,不斷創新品牌表達,講述新故事,憑號召力吸引年輕人,“如今的年輕人已不再為消費而消費,他們需要通過敢於表達自我的品牌來彰顯自我的價值主張。”
東郊記憶的明天,正在向國際化與科技化伸手要答案,兩者擰成一股繩,點燃園區“產業”升級新引擎。
東郊記憶在盛典播出的同時,一系列令人興奮的活動就接連不斷:“小紅書 X Burberry”聯名時尚活動落地東郊東山音樂廣場,取得圓滿成功﹔COLLER X UNIVERSAL在西南地區的首家快閃店,在東郊記憶中央大道呈現﹔“戰艦世界日”是一年一度為所有“艦長”准備的游戲主題日活動,開幕式表演為夢幻與絢麗的視覺盛宴……
未來的東郊記憶,更多令人期待的驚喜即將接踵而至。
具備豐富互動體驗的華為旗艦店,即將在園區中央大道黃金地段落地呈現﹔四層的王者榮耀親子樂園,已進入開業前的沖刺階段﹔“東郊天團”聯名款機器人,預計在年底全面鋪開﹔國內首個以工業遺跡為主題IP、佔地1800平方米的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館,以機器人為亮點的賽博動力科技餐吧,都將在近期一一呈現……未來,東郊記憶·西區項目還在醞釀更大的驚喜,“讓科技看得見﹔讓科技實現夢想”即將成為現實,也正日益成為東郊記憶國際化、科技化的強勁推動力。
曾經的成都紅光電子管廠始終伴隨國家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這些珍貴的工業遺產多角度、生動地展示了成都工業從小到大、由籌建到輝煌的發展歷程,記錄著一代成都人艱苦奮斗、產業報國的追求。
讓“工業鏽帶”蝶變“城市秀場”,東郊記憶這座鐫刻著工業時代痕跡、留存著幾代人記憶的“老廠房”,成為城市記錄、交流、展示自身工業脈絡的平台,也延續著向世界展示出一座城市發展的新道路。
當年輕、時尚、科技、潮流等匯集在一起,其產生的張力,將讓東郊記憶不斷煥新、活力滿滿。
成都發布-紅星新聞記者 昌娟 付垚 程啟凌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雅婷 央視視頻截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