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方案》獲科技部批復 是全國批復的第一個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技術轉移中心
集聚要素打造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高地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目標這樣定
●到2026年成渝地區“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初具規模,形成多層次、有特色的國際技術轉移體系
●到2035年面向“一帶一路”技術轉移樞紐基本建成,在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共同體中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成為國際技術轉移要素集聚高地和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高地,創新要素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國際技術轉移輻射帶動能力大幅提升,顯著支撐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近日,《成渝地區“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方案》正式獲得科技部批復。這是全國批復的第一個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技術轉移中心。
方案提出,到2035年,面向“一帶一路”技術轉移樞紐基本建成,在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共同體中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成為國際技術轉移要素集聚高地和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高地。
目標既定,宏圖遠大,科教資源富集又地處內陸的成渝地區,將如何扛起這一重任?
看布局 一個中心、兩地共建、眾點協同
“將按照‘一個中心、兩地共建、眾點協同’進行總體布局建設。”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其中,“一個中心”,即成渝地區“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兩地共建”,即重慶市、四川省共同建設﹔“眾點協同”,即依托成渝地區高校、技術轉移機構、科技園區、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為中心建設提供網絡化支撐。
為此,方案細化出重點任務,包括國際技術轉移網絡構建、平台建設、項目實施、服務增效、人才交流、活動開展等。“目的是要深化成渝地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交流合作,促進技術雙向轉移轉化,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跨境融通。”上述負責人說。
就構建國際技術轉移網絡來說,方案明確,深化與重點國家技術轉移合作。
比如,持續鞏固成渝地區與新加坡、匈牙利、韓國、俄羅斯、希臘、印度尼西亞、摩洛哥等國家的科技合作關系,與重點國家的重點機構共建技術轉移合作節點,拓展國際技術轉移網絡等。
同時,要加強與國內技術轉移平台聯動合作,積極推動與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跨國技術轉移中心建立常態化合作關系,打通和擴寬國際技術轉移“引進來”“走出去”雙向通道。
作為成渝地區“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眾點協同”網絡的支撐點之一,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目前已和50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建立起了常態化聯系網絡,開展項目往來,發揮著鏈接四川技術與全球市場的作用。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李萬鵬說,接下來還要繼續打通國際技術轉移通道,讓技術成果落地實現產業化。
“還要廣泛吸納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以及國內外技術轉移機構、企業、科研機構等單位,成立川渝國際技術轉移聯盟。”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推進川渝國際技術轉移聯盟建設,實現分享國際技術轉移經驗、共享國際技術轉移和科技合作渠道、定期舉辦技術對接活動等目標。
看任務 搭建服務平台,加快推動成果轉化
就建設國際技術轉移平台來說,方案明確建立國際技術轉移服務平台、設立跨境技術交易平台、打造成果轉移轉化承載平台等內容。
其中,服務平台是技術轉移的物理空間載體和服務載體。川渝兩地將組建專業服務團隊,專職開展國際技術轉移服務,並搭建信息平台,整合兩地相關要素資源,建設需求信息庫、項目庫和專家庫等數據庫。“目的是匯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色產業、科技產品、技術成果及合作需求。”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在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方面,方案強調打造成果轉移轉化承載平台。
比如,加快推進中德、中韓、中法等現有科技園區提檔升級,布局建設一批科技合作園區,探索“兩國兩園”“一園兩地”等創新建設模式﹔依托“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國際合作平台,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促進新技術、新產品開發並進行國際技術轉移。
作為四川第二家國家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中國—新西蘭獼猴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聚焦資源收集保存、新品種選育及其配套技術、高效栽培、生物防控等研究。該實驗室的建設單位之一,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此前承辦了第二屆“獼猴桃產業技術國際培訓班”,吸引了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埃及等國的20名科技人員參與。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以聯合實驗室為創新載體,通過開設國際培訓班,以理論學習、產業研討、基地考察、實驗操作等形式教學,是他們將技術轉移出去的主要方式之一,未來將繼續深化四川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獼猴桃產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合作。
看抓手 聚焦科技和民生領域,深化項目合作
項目是合作的支撐,方案提出主要通過實施“大”的科技和“小”的民生項目來進行。
就“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來說,方案明確要聚焦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聚焦綠色低碳等新興產業,東盟國家的新能源、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因此有著較大技術需求,接下來可以優先開展這些領域的項目合作。”李萬鵬說。
實施一批“小而美”項目則注重民生領域,包括精准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生改善需求,主動參與脫貧攻堅技術轉移專項行動等內容。同時要聚焦相關重點國家,在現代農業、防災減災、生命健康等領域實施一批民生項目。
比如,與巴基斯坦、摩洛哥、南非、新西蘭等國,在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領域重點合作。其中,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態環境修復中心副主任孫庚介紹,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本月將續簽合作協議,並討論未來雙方的合作計劃。
此外,川渝兩地還要在提升國際技術轉移服務效能,推進國際人才交流合作,積極開展國際技術轉移交流活動等方面發力。(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